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外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外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6日-09:13 本文来源于: 有教育观察家指出,中国的父母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致使动手能力弱成为中国中小学生的软肋,而动手能力弱势必抑制创造力,最终使智力失去用武之地。此话绝非危言耸听,看看我们身边年轻人的生活能力就清楚了。那么,国外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呢?——编者   意大利的工艺教育   意大利北部的勒佐艾米亚城内,有一座少年工艺教育学校。学校陈列室是一座用玻璃装饰起来的建筑,通透明亮,宛若一座漂亮的花园。这里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工艺品,瓷砖贴成的海马、珠子串成的人物、泥塑的树木和纸做的树叶等。   意大利人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目前,仅勒佐艾米亚城内就有33所工艺教育学校。这些学校招收少年和幼儿,帮助他们从娱乐中学会各种技能,了解现实世界。   下面是一幕生动的教学情景:一天上午,孩子们正在上工艺课。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往人造的大树上粘贴树叶。这时老师走过去,问他是否注意到了树叶正反两面的差异,然后耐心地向他解释树叶两面的不同组织和纹理。之后,这个小男孩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这些树叶,最终选出最相匹配的两片树叶,表情专注地贴上去……(豆雨林)   日本的家庭实验室   高桥博史是位兽医,有两个儿子。一天,高桥夫妇在家里做起了物理实验。他们将洗涤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让孩子站到澡盆中间,再用纱布将呼啦圈缠起来套住孩子。就在夫妻俩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那一瞬间,夕阳下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泡泡,将孩子整个围在了里面!欢呼雀跃的两个孩子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   做这个实验,高桥夫妇的本意是让孩子们了解光的折射原理。不过,高桥博史说:“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习这些知识,只要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却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对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   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桥秀树干脆建了个家庭实验室,在家里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拆过自行车,安装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   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物理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待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后立马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本上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在试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高桥秀树看到儿子又惊又喜地瞪大了眼睛。   日本父母十分注意跟孩子通信,借此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大石寿美惠的大女儿明子今年只有8岁,但小姑娘的书面表达能力十分惊人,原因是她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写日记了。   大石女士说:“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纯属无心插柳。当初让她写日记,只是为了让她跟每天都要工作到半夜才回家的爸爸交流感情。明子的父亲每次都用红色的笔给明子写回信。”久而久之,明子到上小学的年龄时,给爸爸写信就能写满一张纸了。   大石女士说,如果写作算一种技能,那么让孩子从小写日记也是在做家庭实验,目的都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川)   美国的“手工制作日”   在美国,家庭装修很少花钱请师傅,而是自己动手。不少美国朋友说,自己动手装饰家园是件快乐的事,还说他们从小没少参加“手工制作日”活动,装修那点土木活儿难不住他们。   美国许多城市的建材城,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上午都免费向孩子开放,提供材料、工具和场所,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木制品。一大早,在宽阔的过道上,工人们用塑料桶支起十几块整张的五合板,上面放着锤子、钳子、螺丝刀、防护眼镜等,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孩子来了先签到领取材料。材料放在一个塑料袋内,都是按一定尺寸、一定规格设计加工好了的,有的是小工具盒,有的是杂品盒,有的是养花的盒子,元件打磨得十分光滑,安全性很好。塑料袋中还有一张图纸,标有加工顺序。孩子们每人系一条大大的围裙,戴上防护镜,照着图纸一步一步加工,工人和家长则在一旁或指点或动手帮助孩子。每次活动大约一个小时。几十个孩子,几十个家长,三五个工人,叮当声、笑声不断。制作完毕,活动组织者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认定书,上面有孩子的名字和成绩。另外,每个孩子还能领到一枚建材城特制的纪念章。孩子们拿着自己组装的成品,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内心的得意可想而知。   (吕建设)      德国家庭的“小工厂”   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   约翰有两个孩子,9岁的凯斯和11岁的乔治。他们家生活很富裕,但凯斯和乔治每个月只能得到30欧元的零用钱。这30欧元也不是白得的,要帮父母干活才能领到:乔治负责给花园里的植物浇水、翻土以及擦洗汽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