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1课件
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义;马铃薯生产分布;一、马铃薯生产现状;;面积产量稳定增加;200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前10位的省份;2008年马铃薯单产前10位的省份;;良种良法快速推广;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西南一二季混作区
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以及陕西的安康市。
本区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增长最快的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9%左右。
南方冬作区
主要包括江西南部、湖南和湖北东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台湾等。
本区利用水稻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在出口和早熟菜用方面效益显著,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且有较大潜力,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左右。;Ⅰ;二、马铃薯种薯生产现状;2、全国种薯需要量计算;脱毒苗;3、种薯的流向;4、主要种薯产区及供应量;黑龙江省年产脱毒微型薯的能力3000万粒左右,脱毒薯外销达可30万吨。
河北省年产脱毒苗5000万株,微型薯2000万粒,种薯2.5万吨。
内蒙古年产脱毒苗3000万株,微型薯9000万粒,种薯100万吨。
甘肃省年产脱毒苗4580万株,微型薯6450万粒,原种3.375万吨,种薯15.65万吨。
青海省年产脱毒苗200万株,微型薯700万粒,原种0.28万吨,种薯2.4万吨。
宁夏年产脱毒苗315万株,微型薯3000万粒,原种1万吨,种薯30万吨。
陕西省年产脱毒苗725万株,微型薯1255万粒,原种0.6万吨,种薯12.13万吨。
山西省年产脱毒苗78万株,微型薯168万粒,原种0.35万吨,种薯1.6万吨。
希森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中心)年生产微型薯2.5亿粒,自繁后再供应全国。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年生产组培苗550万株,微型薯650万粒,原种2000吨。;三、马铃薯栽培技术现状;各地摸索适合当地自然、气候、土壤和经济条件的耕作模式和栽培技术;;四、马铃薯加工现状;五、马铃薯贮藏现状;六、马铃薯生产发展潜力;种植面积增加的潜力;与1998年相比,2008年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共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1052万亩(70.11万公顷)。
主要原因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春小麦、春谷子、荞麦和莜麦等是主要粮食作物,其中以马铃薯抗旱性最强,生产潜力最大,光合生产效率最高。
;马铃薯单产提高的潜力;马铃薯新品种应用的潜力;新生产技术推广的潜力;冬作马铃薯栽培;马铃薯旱作栽培;七、马铃薯产业发展趋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随着脱毒马铃薯推广,对种薯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
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7523.6万亩,需脱毒种薯1000万吨左右,实际供应量仅350万吨,缺口约650万吨。
预计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2亿亩,种薯需求量将超过1500万吨。;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出口前景广阔
世界马铃薯贸易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之间;2. 竞争力分析;比较效益突出,增收潜力大
2005年我国马铃薯亩纯收益和收益率分别为503.03元和66.45%,远高于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比效益较好的稻谷高310.32元和27.39%。
中原、华南及西南地区早熟马铃薯上市时间正值蔬菜供应淡季,价格优势明显。
马铃薯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成本、价格和效益优势。;区位优势显著,出口潜力大
受可耕种面积和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一直都是马铃薯种薯、食用鲜薯和马铃薯加工制品的进口国。
据不完全统计,越南、泰国每年需进口种薯3万吨,日本每年需进口薯条27万吨。这些地区是我国马铃薯出口的潜在市场,与西欧、北美等主要马铃薯输出国相比,我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3. 制约因素分析;技术因素
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小,全国脱毒种薯应用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5%左右,发达国家多在90%以上。
栽培管理水平落后,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耕作方式粗放,在应用现代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与其他作物相比差距较大,如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水平仅为1%,而发达国家多在80%以上。
优质专用品种短缺,我国马铃薯以鲜食为主,专用薯比例仅为6.5%左右,而发达国家多在50%以上。
贮藏技术和方法落后,贮藏损失超过15%,而发达国家均控制在8%以下。;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马铃薯被视为小杂粮,重视程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科技支撑体系薄弱,成果转化和技术普及率较低。
传统的“小、散、弱、低”生产局面,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组织化程度低,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下。
种薯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合格证制度,种薯质量难以保证。;八、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的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三薯”协调发展,
加快脱毒种薯、新品种、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