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训诂的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通语法  通语法是训诂的重要方法之一,不通语法,则不能通训诂。近人杨树达曰:“余生平持论,谓读古书当通训诂,审词气,二者如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通训诂者,昔人所谓小学也;审词气者,今人所谓文法之学也。汉儒精於训诂,而疏於审词气;宋儒颇用心於词气矣,而忽於训诂,读者两慊qiǎn焉。有清中叶,阮芸台、王怀祖、伯申诸公出,兼能二者,而王氏尤为卓绝。”(《曾星笠〈尚书正读〉序》) 又清人俞樾云:“夫周、秦、两汉,至於今远矣。执今人寻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犹执山野之夫,而与言甘泉、建章之巨丽也。”(《古书疑义举例序》)这也说明了通语法的重要性。下面试看几个例子: 《离骚》:“薋cí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王逸注云:“薋,蒺藜也。菉,王芻也。葹shī,枲xǐ耳也……三者皆恶草,以喻谗佞盈满於侧者也。”後世注家大抵承袭王注而无异辞。但是清代学者段玉裁、胡文英、姜皋、胡绍煐以及今人姜亮夫、高亨先生等,却发现王逸注未为确当,转而训薋为积,薋菉葹就是聚积菉葹以盈室。 这样解释是正确的。他们怎麽会发现王逸注的错误呢?实际上他们是根据《离骚》的语法通例而发现王注之错误的。按照《离骚》语法通例,处在薋字地位上的只能是动词,不能是名词,这是一种“动名+以+动名(或动形)”式的句子。诸如: 纫秋兰以为佩 背绳墨以追曲 伏清白以死直 製芙蓉以为衣 集芙蓉以为裳 依前圣以节中 揽茹蕙以掩涕 折若木以拂日 折琼枝以继佩 解佩纕xiāng以结言 苏粪壤以充帏 委厥美以从俗 折琼枝以为羞 精(精,凿也)琼靡以为粻zhāng 户服艾以盈要 按:“户服艾”之户字当为扈字之省借,披也。户服是同义连文,不是状谓结构。 《离骚》中还有一种“动名+以+动”式的句子,诸如: 乘骐骥以驰骋兮 保厥美以骄傲兮 又有“动名+以+状动”式的句子,如: 济沅湘以南征兮 但决无“名+以+动名”式的句子。 由此可以断定: 王逸训“薋菉葹以盈室”的薋字为名词的蒺藜,是不符合《离骚》语法通例的,因而是不正确的。 六、审文例  这里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要者,有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整部书的用词等等。兹分别举例说明之。 (一)连文  所谓连文,用今天的术语来讲,叫做同义并列复合词(简称同义复词)。高邮王氏父子在其著作中经常讲到“古人行文不避重复”、“古人自有复语”,就是指的同义复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七七《两字一义而误解例》,也是讲的这回事。 按:根据古人行文有同义连文之例,可以发现古注中许多望文生训之病,也可以抉发一些字、词的隐晦不显的古义,例如: 《楚辞·大招》:“察笃夭隐,孤寡存只。”王逸注:“笃,病也。早死为夭。隐,匿也。言察知万民之中,被笃疾病,早夭死,及隐逸之士,存视孤寡而振赡之也。”洪兴祖曰:“笃,厚也。”(《楚辞补注》)按:王逸训笃为病,洪兴祖训笃为厚,王念孙认为二说均有未安。笃与督同,《说文》:“督,察也。”是笃与察同义。隐,穷约也。言察督夭死及穷约之人,存视孤寡也(《读书杂志·馀编下》“察笃夭隐”条)。这是据同义连文之例发现古注错误的一个例子。 《史记·燕召公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索隐》曰:“恫,痛也。恐,惧也。”王念孙谓:“小司马分恫恐为二义,非也。恫亦恐也……《苏秦传》:‘秦恐韩魏之议其後也,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小司马以恫为恐惧是也。疑亦恐也。或言恫恐,或言恫疑,其义一也。”(《读书杂志·史记第三》“恫恐”条)按:王氏据同义连文之例,指出恫、疑二字皆有恐义,发古人之所未发。 《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按:劳苦、倦极、疾痛、惨怛,均属同义连文之例,根据这条文例,就可以断定倦极的极字不应解作极尽之义,而且可以指出这个极字也应该是倦的意思。再结合“据古训”的方法,可以考出极字确有倦义。这是据连文之例以考核字、词古义的一个例子。 (二)对文  所谓对文,就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据此特点,可用它来求得某一词的确切解释。例如:  《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也应该是幽独义,如果按照怨字的常义训为怨恨,则与旷的幽独义不相对应。又考刘向《新序》云:“後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以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