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一﹑耳的解剖结构
人耳具有司听觉及平衡觉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外耳和中耳具有导音作用,故称为导音系;内耳则是兼具接受声波(听觉)和平衡刺激(平衡觉)的器官。
1).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为了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
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外耳的一部分----耳廓。
(1)耳廓: 耳廓特有卷曲外行能够搜集声音,并传入外耳道,双耳廓协同作用能够确定声源方向。耳廓组成如下:①耳轮---耳廓边缘卷曲部分;②对耳轮---耳廓前方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③对耳轮角---对耳轮上端的两个分支;④三角窝---对耳轮角之间的凹陷;⑤舟状窝(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⑥耳甲艇﹑耳甲腔---对耳轮前方的深凹,被耳轮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艇,下部为腔;⑦耳屏---外耳道前方的突起;⑧对耳屏---耳屏对侧的突起;⑨耳屏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迹;⑩耳垂---对耳屏下方的无软骨的部分。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皮肤。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后面为紧,且皮下组织少,故外伤所致的出血不易吸收而易形成血肿;如不及时抽吸处理,及易感染或机化而致耳廓畸形。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烈疼痛。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耳廓的血管不丰富,并且没有足够的脂肪层起保护作用,皮肤菲薄,因而在特别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
(2)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1~2.9cm,直径约为0.7cm,相当与铅笔的直径。由外1/3软骨部和内2/3骨部组成。耳道略呈“S”形弯曲,外段向前上(可动),中段稍向后,内段向前下。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婴幼儿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向下,故检查其鼓膜时应将其耳廓向下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外耳道弯曲的意义在于既可避免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又能对某种频率的声波起共振作用。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约0.5cm处,后者称为外耳道峡。婴儿的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尚未完全发育,故较狭窄。
外耳道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及骨膜粘连较紧,同时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所以当外耳道皮肤肿胀时,疼痛较剧。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借助耳道的绒毛不断的细微运动,将细小的耵聍颗粒送到耳甲腔,起着清洁皮肤的作用。另外还富有毛囊和皮脂腺,能够使耳道保持温暖,湿润。
外耳道的另一端为鼓膜所封闭,形成一端密闭的管腔,任何密闭或开放的管腔都有固定的谐振频率,耳道也不例外。大部分耳道的谐振频率在2000-3000Hz,平均共振峰是2700Hz,这使进入人耳的声音将会增强。谐振的强度与耳道形状和大小有关。
外耳道底部,耳道入口与峡部之间,有迷走神经的分布。约1/7的人在使用棉签清洁耳道,取耳印模,佩带耳模或助听器时,经常会触及该神经而引起不由自主的咳嗽,但未必双耳均会发生。
2)中耳:中耳位于内,外耳之间,是传导声波的主要部分,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3部分,容积约为1~2ml。
(1).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的空腔。向前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借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鼓室由6个壁组成。
外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鼓膜介与鼓室与外耳之间,中心微向内凹入,椭圆形,鼓膜的大小约
为5角硬币的1/2。约高9mm,宽8mm,厚
1mm,相当与纸张的厚度,但却非常坚韧,
与外耳道下壁之间约成45°,故外耳道的下壁比上壁长。婴儿的鼓膜更为倾斜,几呈水平位。正常鼓膜是半透明的,呈白色到粉红色,因此我们可以透过鼓膜看到其内部结构。鼓膜本身无固有振动和残余振动,故能将外界的各种频率的声波如实地传导到内耳。
(左图)鼓膜由3层组织组成,外层与外耳道皮肤的上皮相连续;中层由纤维组织构成,使得其可承受水,空气,感染等各种影响,内层由鼓室腔粘膜构成。正常人锤骨柄悬于鼓膜顶端,自上而下达其2/3,此点既为脐部。鼓膜的下4/5部分较紧张,称之紧张部,上1/5部分由于缺乏纤维层,一般较松弛,称之为松弛部。当耳镜检查耳朵时,在鼓脐与鼓膜底的反射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鼓膜小的穿孔,其上皮细胞可自行修补。
内壁:内耳的外壁,上有前庭窗(卵圆窗),被镫骨底和环状韧带封闭,和蜗窗(圆窗),被第2鼓膜封闭等重要结构。
前壁:既颈动脉壁。以一层极薄的骨板与颈动脉相隔,薄骨板有时不完整,可成为感染的途径。
后壁:又名乳突壁,上方有乳突窦入口,使鼓室与乳突小房相通,故中耳炎可经此蔓延至乳突窦与乳突小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