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什么是培养天才的正确姿势一份长达45年的神童研究报告告诉你课件
什么是培养天才的正确姿势 一份长达45年的神童研究报告告诉你
很多父母都听过“伤仲永”的故事,天才沦为庸才不禁令人惋惜,更令人担心。家里有个“智力开挂”的神童,家长在自豪的同时却又担心不得当的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的天赋甚至幸福。
纵观古今,不乏特立独行、格格不入的天才——孤独一生、脾气暴躁的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美丽心灵》中智商超群却饱受妄想症困扰的约翰·纳什(John Nash),独立解决庞加莱猜想、拒绝领取菲尔兹奖、任由指甲自由生长直到卷起来的俄罗斯人格里高利·佩雷尔曼(Grigory Perelman)等。
难道天才都必须要“疯狂”才行吗?!
著名心理学家朱利安·史丹利发起的一份长达45年的神童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培养天才的正确姿势?为什么天才将领导21世纪的发展?。
千里马初遇伯乐
1968年夏日的一天,朱利安·史丹利(Julian Stanley)教授会见了一名才华横溢然而百无聊赖的12岁神童——约瑟夫·贝茨(Joseph Bates)。这名来自巴尔的摩的数学神童被安排参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程。然而,大学课程也满足不了这颗“开挂”的天才大脑,贝茨干脆开始教研究生FORTRAN编程语言来打发时间。
面对这样“智力开挂”的神童“无计可施”的计算机老师将贝茨介绍给了史丹利教授。史丹利是著名的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教授,这是一门研究认知能力的学科。为了发掘这名少年奇才的天赋,史丹利对贝茨做了一系列测试,包括用于美国16岁到18岁大学生入学参加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
结果,贝茨的分数远远超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入学分数线。
这促使史丹利为贝茨寻找一所能够教授高等数学和科学的高中。然而,史丹利并没有找到这样的高中。所以,史丹利说服了一名系主任让13岁的贝茨以本科生身份注册进入霍约翰普金斯大学学习。
贝茨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格外成功,17岁已获得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并且在纽约市伊萨卡镇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来,贝茨成为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
史丹利创立的早慧少年研究(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SMPY)项目是目前运行时间最长的天才少年纵向调查研究,这项研究将改革美国教育体系发掘和支持天才少年的方式。
史丹利总是亲切的称贝茨为SMPY项目的“学员1号”。
如今已经60岁的贝茨回忆起来说:“那时候我很腼腆,社交压力使得高中并不适合我。而在大学里,即便我只是个小屁孩(12岁),但我和那些数学与科学“怪才”相处的很好。我在社交和智力方面都以自己的方式快速成长着,因为更快的节奏让我对学习更有兴趣。”
SYMP项目跟踪调查了大约5000名天才少年45年来的事业和成就,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优秀的科学家。该研究不断增长的数据结果已经支持发表了超过400篇论文和一些书籍,并且对如何发掘和培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注:合称STEM,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以及其他方面的人才提出了创新性的洞见。
史丹利的门生、目前是美国范德堡大学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院长的卡米拉·本博(Camilla Benbow)说:“朱利安一直想弄清楚,如何发掘在STEM方面具有卓越潜能的孩子并为他们实现潜能创造条件。”
史丹利的座右铭是:坚决不搞干巴巴的方法论。史丹利很清楚,仅仅甄别出天才儿童还不够,要想让这些天才的智慧得以成长和发挥,就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加以发掘和培养。
SMPY研究的起步
史丹利教授对于发展科学人才的兴趣是被心理学最著名的纵向研究之一——刘易斯·特尔曼(Lewis Terman)的天才基因研究(Lewis Termans Genetic Studies of Genius)——所激发的。
从1921年开始,特尔曼筛选了一些IQ分数优异的青少年对象并跟踪、鼓励了他们的事业发展。然而,让特尔曼失望的是,这些“天才军团”中仅仅出了少数几位著名的科学家。而在那些由于IQ得分只有129分而不足以被选中的人中,威廉姆·肖克莱(William Shockley)成为了共同发明晶体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斯(Luis Alvarez)也同样被拒。
史丹利猜想特尔曼的测试方法不可靠,尤其没有考虑定量推理能力,不然是不会过肖克莱和阿尔瓦雷斯这样的天才的。
所以,史丹利决定尝试学术能力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SAT),尽管这项测试是专为年长的大学生设立的,而史丹利设想这正好适用于检测早慧青少年的分析推理能力。
1972年3月,史丹利从巴尔的摩召集了450名从12岁到14岁的早慧少年参加SA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