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治水思想与中国自然思想的结合发展
千年治水思想与中国自然思想的结合发展2011010254 水利水电工程系 韩晗“今我同仁,拜谒先祖。悟其治水真谛,因势利导,天地人和;踵其道德品格,忘我无私,求实负责。稽山苍苍。鉴水泱泱;禹之精神,日月同光。”身为中国乃至世界治水第一人,“伟哉夏禹,万世敬仰”的大禹开辟了人类发展的又一个新纪元。自此,中华民族的治传统拉开了它源远流长的序幕。中国治水的科学技术及其哲学理念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而我们可以惊讶的发现,这四个阶段的核心,对应的是中国古代对待自然的思想的进程与发展。这样的重合轨迹绝不是简单的巧合,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无论是秦皇武汉、唐宗宋祖还是康熙乾隆,每一个有为的统治者都把水利作为施政的重点。华夏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局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而百业兴,百业兴而社会稳。反之,忽视水利,工程长期荒废,严重的水旱灾害之后,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治水害,兴水利,成为了治国安邦的大事。伴随着这几千年的文明发展,每一个朝代,都涌现着接杰出的治水人物,而在这千年的治水过程中,治水已经与社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社会的思想与治水的思想也相互渗透。于是,治水的哲学在这种界限的模糊下诞生了。它的诞生正是社会与水利结合的产物,由此,水利的思想便反映了社会的思想,从治水的思想中我们便可读出社会的文化观,千年的积淀中,治水思想与中国古代思想的结合发展,让工程与社会有了精神层面的联系。从每一个阶段的内涵,我们便可体会到这种显而易见的联系。一、依附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始水利阶段。针对洪水灾害的有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针对旱灾的有商王朝的“雩”求雨祭天仪式。这期间的水利建设都是在很浅薄的基础上的,由于科学技术尚未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造与反抗自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便基于最简单的层次去建设水利工程,去建设依于自然而存的水利工程。所以,这是中国古代最起步时期的、最原始的水利阶段,即依附自然、顺应自然。最早人类本身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对周围发生的事很不理解,对自然界抱着一种恐惧感,认为冥冥中有一位神在支配、安排一切,自然界的昼夜往返,四季更替,风、雪、雷、电的发生,,无不是神的意志,这些都是人类对于诸多未知事物的恐惧与猜测。此时,人对自然不得不服从和适应的文化观,正浸润于民众的意识当中,这正对应着依附自然、顺应自然的水利思想。二、工程技术手段改造自然的古代水利阶段。这个阶段始于战国末期直至20世纪。朝气蓬勃的封建经济,为战国末年的治水活动创造了条件,至秦汉形成了水利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个阶段标志性水利工程有黄河下游防洪大堤,鸿沟、邗沟、灵渠等运河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漳水十二渠等区域性的大型灌溉工程。在这一阶段中,人类的科学技术稍有发展,于是,应用发挥到了最充分。之前不能解决的很多与自然冲突或是自然条件不是很协调的问题,也在人们的改造下,得到了解决,各式各样的工程技术得到发挥。因此,这一阶段的水利成就是极为辉煌的,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水利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中留下了壮丽的篇章,至今仍不失辉煌。这个时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增加,人对自然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有人认识到自然界是物质组成的,民间流传世界就是“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成分所构成,据说武王伐纣到殷商郊邑时,士兵欢呼道:“孜孜无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尚书大传》)。对自然环境还有一种认识,就是相传伏羲创造的“八卦”,即用八种符号命名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环境对象,后来进一步研究各类环境相互关系,发展成《周易》,把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不仅有唯物的成分,而且具有一定辩证法。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念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恐惧猜测层次步入到了发现研究的高度。与此同时,对于自然的一味顺从也变成了认真改造。总之,人们的思想伴随着水利思想一起发生了质的迈越,即从猜测顺应到研究改造。三、工程技术手段征服自然的当代水利阶段。19世纪末,西方工业革命引发了水利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20世纪50年代,中国传统水利开始出现转折。1950年以后,中国进入了水利全面建设时期。持续50年的艰苦奋斗,水利建设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随着水库、渠道、大型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江大河更大程度的控制了洪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水资源利用。但工程水利的高度发展,使人类社会对江河湖泊的利用与控制开始违背自然规律,以致人们以“高山低头,江河改道”的诗句来抒发战胜自然的豪情。然而“人定胜天”必然招致大自然的惩罚,一方面社会需求引导下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是我国北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