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失眠
第四节 失眠 是指睡眠的发生或(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缺失,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加之对睡眠所持心态的影响,导致白日疲乏、犯困、萎靡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授课内容 一、睡眠基本知识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 四、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要点 五、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动向 一、睡眠的分期 根据脑电波、眼球运动、肌张力,目前国际上将睡眠分为两类: 睡眠的结构/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整夜睡眠中,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按一定周期交替出现。通常为: 慢波睡眠约90分钟→快波睡眠约20分钟→慢波睡眠…… 整夜睡眠中一般出现4-5次上述周期性变化,且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 有时,一个睡眠周期中并不一定含有所有阶段的睡眠,甚至有时整夜睡眠中快波睡眠可阙如。 二、病因 1.单纯精神因素:不安、忧虑、烦恼、痛苦等。 2 .疾病: (1)躯体疾病:中枢神经、呼吸、泌尿、消化、循环、 运动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 (2)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 3 .药物: (1)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 (2)中枢兴奋药 4 .饮酒 5 .卧室环境 6 .倒班或倒时差 失眠的分类 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晚上有睡意时,上床30分钟后不能入睡,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且白天疲乏、犯困。 辅助检查:多导睡眠图检查睡眠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及次数。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注意: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者(短睡者) ,不视为失眠。 四、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要点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消除导致失眠的其 它因素,主要包括: 心理疗法 行为疗法:取消午睡、咖啡等,加强锻炼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基本原则: 最低有效量 间歇给药(2~4次/周) 短期用药(不超过3~4周) 逐渐停药 常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特点 目前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苯二氮卓类,分为短、 中、长效三类。(主要是西泮类) 1.短效类:三唑仑、溴替唑仑、甲磺酸氯普唑仑、咪达唑仑、奥沙西泮。 优点:半衰期较短,作用迅速、短暂,无后遗效应 缺点:依赖性,反跳现象。 2.中效类: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替马西泮、劳拉西泮、氯氮卓。 特点:作用介于短效类与长效类之间。 3.长效类:地西泮、氟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 特点:半衰期较长,有后遗效应,容易蓄积中毒。 五、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动向 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已上市的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 保健食品 褪黑素(即脑白金) 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植物(咔哇、缬草等) 理想的催眠药物应具备以下条件: 迅速诱导入睡 对睡眠结构无影响 次日无残留作用 不影响记忆功能 对呼吸无抑制作用 长期使用无药物依赖性或戒断症状 与乙醇以及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 * * 6.眼外肌阵发性抽搐,导致眼球快速运动 5.脑的活动状况与清醒时相似 4.脑组织温度升高 4.体温降低 3.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且变化较大 3.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2.大部分区域脑神经元放电活动增加 2.大部分区域脑神经元活动减少 1.代谢加快,脑血流量增加 1. 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 快动眼睡眠 / 快波睡眠 / 去同步化睡眠 无(或非)快动眼睡眠 / 慢波睡眠 / 同步睡眠 药物引起的失眠 身体疾病所致的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是其最重要的病因 原发性失眠 精神疾病所致的失眠 病因 睡眠维持困难型 入睡困难型 特点 躯体疾病、精神疾病 病理性失眠 偶尔失眠,或因环境、情绪、饮食、娱乐、药物等引起的一过性失眠。不算疾病,无需药物治疗。 生理性失眠 性质 持续3周,且每周至少3晚失眠 慢性失眠 持续≤3周 短期失眠 持续数晚 短暂 / 瞬时失眠 症状出现时间长短 描述 类别 分类依据 失眠的引发因素: 1.单纯精神因素:不安、忧虑、烦恼、痛苦等。(与精神疾病不同) 2.疾病:(1)躯体疾病: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疼 ②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不易入睡) ③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经常起夜,不易入睡) ④消化系统疾病:如恶心(想吐却吐不出,直至吐出才能睡好) ⑤循环系统疾病:特别是心衰、心绞痛、高血压、动静脉炎等都可引起失眠 ⑥运动系统疾病:如疼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