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服饰民俗演示文稿
第二节 服饰民俗 民间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 ㈠ 衣着:它包括用不同的质料如棉、麻、丝绸等制作的衣、袍、裤、裙、鞋、袜…… ㈡各种附加的饰物 如头发的饰物,如夹、簪、钗、梳;耳部饰物耳环、耳坠;颈部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饰物,胸针、腰佩等;手臂装饰物如手镯、戒指;脚部装饰物如脚铃等…… 苗族少女头饰 背包挎包 足服 ㈢ 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如梳各种发式、画眉、描唇、染指甲、镶牙、染发、束胸、缠足、文面、纹身等…… ㈣ 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 武器和日常用品。 包括各种佩刀、腰刀;各种背兜、挎包、手提袋、荷包、香囊;各种扇、伞以及背孩子的背带等。 服饰的构成要素 五个方面: 质:服装原料的性质 形:服装的样式 饰:佩戴的饰物 色:服装的颜色 画:服饰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的图 画,即文面文身 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 人类跨入文明社会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 服饰变化的四个阶段 服饰由最初遮身蔽体之物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得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最初阶段。 主要目的:遮蔽身体,防寒御暑 特点: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差异也很小,差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 (二)第二阶段 服装的功用除遮蔽身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第三阶段 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这是社会分工复杂化,等级身份严格化之后的产物。 等级标志 明清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补服。 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 衣冠禽兽最开始是褒义词。 衣服的颜色也说明了不同的等级身份。 第四阶段 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除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涵纳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如礼仪伦常、求吉心理及民族自我意识。 ㈠ 中国人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㈡ 求吉心理 ㈢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㈣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㈠ 中国人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祖先崇拜与儒家的礼仪伦常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就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在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四次重大礼仪产生四次换装。 每次换装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的礼仪伦常和崇宗敬祖观念。 诞生礼 诞生礼与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相联系。婴儿服饰的特点是挂银圈、玉锁之类佩饰。 成年礼 笄礼 摩梭族成年礼 彝族少女的换裙礼 海南黎族文面 独龙族文面 这是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龙元村的独龙族文面女江桂清、怒文秀、色巴和丹吉四个人的拼版照片(左上、右上、左下、右下)。(摄于5月27日)新华社记者 ?现年53岁的甲松1966年被迫文面,是独龙族最后一名接受文面的女性。 1967年,独龙族女性文面的旧俗被彻底废除。 婚礼 婚姻最重要的意思是繁衍子孙,所以红色成为婚礼的基本色调,新娘的服装几乎都离不开红色。 大明衣冠 丧礼 伦常观念在丧服中表现尤为明显。丧服的产生源于祖先崇拜。 丧服制度是依据生者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而制定的一套等级制度。 我国古代的丧服分为五等,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服制。 ㈡ 求吉心理 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五毒衣 “巴达木”和“奇依曼” ㈢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服饰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属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 穿着同一种服饰的人,时时都在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是同一民族的人,并因此而强调同一民族之间的内聚性和认同心理。 ㈣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服饰还十分敏感地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 50年代服装关键词:中山装、列宁装、工字裤、布拉吉…… 60年代的无色彩服装60年代服装关键词:军装、海魂衫、解放鞋…… “文革”时,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 不爱红妆爱武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走到中国大街上放眼一望,一水的蓝白相间海魂衫。曾有童谣唱到:海魂衫子大翻领,毛蓝裤子宽裤腿,小白鞋,大背头,军帽一戴就是牛。 70年代关键词:蓝灰绿军装、的确良、假领子、白球鞋……? 80年代流行关键词:红裙子、喇叭裤、牛仔裤、西装……? 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的上映引发了一场迪斯科热潮。蝙蝠衫、腥红的嘴唇,夸张的塑料耳环也成为青年在迪厅中最流行的打扮。 电影《霹雳舞》掀起了霹雳舞热潮,随处可见做太空漫步状的年轻人身穿蝙蝠衫、脚登回力鞋尽情尽兴地舞着,常引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