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模式研究.ppt
华南师范大学 林秀瑜 一、研究问题提出 1、教育传播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教育传播的效果 教育传播技术正向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通过可视化的教育信息提高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例如:图表、图像和图形以及视频、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广泛被用于教育传播; 二是通过即时、互动的教育传播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例如:计算机网络中云计算的应用、教育微博的发展、移动媒体的推广都在影响着教育传播的效果。 一、研究问题提出 2、媒介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教育传播的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移动媒体的发展,人使用媒体的灵活性增加了,在极大地拓展了的视野的同时,传者和受者也逐渐依赖大众传媒作为认知的工具。通过传统教育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组合,才能形成良好媒介环境,提高传播效果。 一、研究问题提出 3、信息环境中媒体功能的拓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教育传播策略。 在信息环境中,媒体不止是信息获取工具,更是思维认知工具、情景创设工具、传播评价工具。很多学者开始从关注“物”的技术环境的思考方式上升到关注“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思考方式,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存的观点看待教育教学活动。 一、研究问题提出 4、教育传播效果分析基本思想的转变。 目前大多数对教育传播效果问题的研究视角主要采用的是“从经验事实出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经验学派”。关注的是教育传播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等)静态的特征分析,没有涉及到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缺乏必要的人文底蕴。而随着学者对传播效果问题研究的深入、媒体技术的发展,采用“批判学派”理论对教育传播效果分析的研究正在深入。 二、Web2.0的教育传播特性分析 1、以受众参与形成传播的社区性 在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优化,Web2.0的信息平台传播模式正逐渐出现“去中心化”的特性。 2、点对点的传播形成了多样性的个人服务平台 媒体的中心意义被极大地弱化和解构,传播变得更加分众化、个性化和多元化。 而由于这种具有很强个人色彩的门户出现,也会形成权力中心,处于权力中心的人,对于信息传播的规模、走向以及相应的意见等,都会产生比别人更大的作用。 二、 Web2.0的教育传播特性分析 3、移动传播成为其传播的新方式 在Web2.0的技术平台上,发挥移动通讯技术的优势,在学习中利用智能推送、高效率的反馈及移动的便利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并在移动学习中加入智能专家系统,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移动学习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的效率。 二、Web2.0的教育传播特性分析 4、以社会网络作为传播的底层结构 数字媒体正在朝着“关系为王”方向发展。 过去以大众媒体为中心的“点对面”传播模式正在向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网状传播模式发展。 网络中“分布式”的信息传播模式正在形成,教育者可以将自己所需要传递的各种信息、服务嵌入到这种个人门户中,据此形成传递教育信息和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底层结构基础。 三、Web2.0教育传播策略分析 1、形成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关系的策略 在Web2.0环境中,交流的关系是在社会网络中形成的,直接影响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包括三种交流互动的形式:学生—学习材料交互(人—信息)、学生—导师/专家交互(人—人)、学生—学生交互(人—人)。如在微博客中,评论、转发等互动方式,可加深彼此交流。学习的开展有赖于深度的交互。 三、Web2.0教育传播策略分析 2、设计有效的信息推送策略 首先,选择适当的主题。这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 其次,积极互动,要维持教学活动,就需要积极参互评沦、转发等方式互动,通过对评论的回复,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进一步解释、补充,消除信息可能产生的误读。 最后,需要掌握不同工具信息发布的技巧,如在微博客中,尽可能在一条微博客中传递完整信息。如果采用几条微博客,很有可能分散注意力,不容易形成焦点,也容易漏掉一些重要信息,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三、Web2.0教育传播策略分析 3、运用意见领袖策略 在web2.0中形成的社会网络中,意见领袖的分布情况反应了传播平台中信息交流的格局,在必要时,借力特定意见领袖,帮助教师传达教学信息及推动交互。与意见领袖之间的日常关系维护,是借力意见领袖的重要前提。 四、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模式建构 Web2.0下的传播理念的改变: (1)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2)交互的作用越来越便捷; (3)学习者社会化的广泛联合; (4)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方式; (5)学习无处不在。 四、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模式建构 四、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模式建构 信息环境中Web2.0的教育传播模式中强调的是学习者可以利用Web2.0学习平台获得与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RS232介面程式控制.PDF
- SAPHANA平台迁移服务ITcasestudy一汽-大众HPE.PDF
- SD42522-电源管理芯片.PDF
- SD46520_AN01SD46520应用说明(含评估板).PDF
- SDGP2013-380项目说明.doc-山东政府集中采购网.doc
- SDGP2016-226-1项目说明.doc-山东政府采购网.doc
- SDGP2013-462项目说明.doc-山东政府采购网.doc
- SAEJ1939多包传输协议及应用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PDF
- SDGP2016-325-3项目说明.doc-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doc
- SD42522说明书-电子元器件代理商.PDF
- 动漫产业链协同效应研究:2025年发展前景分析.docx
- 2025届北京铁建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数字货币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报告.docx
- 基于海绵城市的2025年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与雨水收集利用研究报告.docx
- 绿色转型,科技驱动——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与技术应用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奢侈品行业消费市场洞察:奢侈品行业消费者购买渠道分析[001].docx
- 2025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对策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开源技术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应用案例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市场品牌影响力评估报告.docx
- 山东省惠民县联考2025届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