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生植物恢复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植物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最基本元素之一,从河流中心向两岸依次分布着水生-湿生-中生植物,一般都具有需水量高、要求肥力强、耐水淹的生态学特性,同高地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徐化成,1996)。Swanson 等(1991)认为河岸带植被多数情况下呈斑块状分布,由河边向两侧,大致形成一个演替序列,植物种总数呈抛物线状分布。国内对于河流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也开展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对自然河流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方面。江明喜,蔡庆华(2000)对长江三峡地区干流河岸植物群落进行了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等级划分的研究。刘晓燕等(2004)对北京白河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量、生活型及区系特征等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艾训儒,熊彪(2006)对洪家河流域天然植物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生活型谱以及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吴彩芸,夏宜平(2005)对杭州水景绿化使用的水生植物及其配置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初步探讨了不同种类的应用特点和不同水体环境中的生态配置模式。王准(2002)对上海河道的新型护岸绿化种植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河道和护岸形式提出适宜的种植方法以及可选用的绿化植物。孙兆义、孙守琢研究了多种适宜河岸种植耐水淹的灌木柳品种,它们不仅具有很好的固堤护岸的功能,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蔡建国等(2006)对浙江省河道植物进行了调查,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中生植物693种,湿生植物210种,水生植物130种。并根据河道植物的适应性、群落亲和度、功能性和景观性原则,筛选出95种作为浙江省河道生态整治的推荐植物。王伟等(2004)对上海地区湿生维管束植物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分析,车生泉等(1997)调查了上海地区的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并研究和评定了其中有栽培利用价值且尚未应用的种类,这都为河道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Selfeft于1938年提出近自然河道治理的概念,到20世纪50年代,德国已经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理论,明确河道的整治要植物化和生命化,从而使植物首先作为一种措施应用到河道治理当中。4.2.1.1水生植物类型大型水生植物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高等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aquatic vascular plant)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植物个体比较高大。通常具有4种生活型(life-form):挺水(emergent)、漂浮(free-drifting)、浮叶((floating-leaved)和沉水(submergent)(表4)。表4常见水生植物生活型分类(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life form of common aquatic plants)生活型特点常见植物种类挺水植物植株高大,上部挺出水面,根或地茎生长于泥中鱼腥草,芦苇,菖蒲,菰,泽泻,蓼,梭鱼草,鸢尾,千屈菜,莲花等浮叶植物植株或叶片漂浮于水面上,根或地茎生长与泥中睡莲,菱等漂浮植物植株或茎叶漂浮在水面,根系悬于水中凤眼莲,萍类等沉水植物全部植株或茎叶沉没在水下,根系扎根在泥土中苦草,黑藻,眼子菜,竹叶眼子菜,菹草等4.2.1.2水生植物恢复的重要作用(1)对河流水体净化的影响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且吸收水体及底泥中的N、P,将它们同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葡萄糖)及结构组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同时向水体释放满足自身呼吸消耗外多余的氧气,使得植物根际区域形成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微环境,促进水体污染物转化,从而实现净化污染水体和生态修复的目的。A.水生植物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水体中氧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和释放、进水中挟带的氧及水面大气的复氧作用而获得。德国学者Kickuth根区法(the root zone method)理论指出,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通过叶吸收和茎秆的运输作用将空气中的氧转运到根部,再经过植物的根部表面组织扩散,在根须周围形成好氧区,即说明植物具有向根部输氧的能力。还有研究认为,湿地植物通气组织发达,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部分可从气腔进入根部,供给根部呼吸的需要,多余的氧再传到根外。Polprasert认为凤眼莲通过绿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输送到茎、根及水体中,供微生物呼吸用。李科德等发现芦苇在光合作用产氧过程中,还同时向根区及水体供氧,使芦苇床内水体溶解氧的变化曲线出现明显的高峰值。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呼吸作用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向水体供氧,且随光合作用增强,水体溶解氧量增加。王传海等发现种有苦草的水体中溶解氧浓度明显高于无植物的水体;卢晓明等发现在栽种睡莲、梭鱼草等水生植物密度较高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