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组分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焦油组分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pdf

第 45卷 第 1期 煤 化 工 Vo1.45 No.1 2017年 2月 CoalChemicalIndustry Feb.2017 煤焦油组分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张生娟,高亚男,李晓宏,杨 猛,王艳红,石 欣 (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摘 要 针对煤焦油组分及其结构的复杂性、特殊性 ,围绕蒸馏、共沸精馏 、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等 分离方法及色谱法 、核磁共振法 、光谱法等结构鉴定方法 ,对各分离、分析方法 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 进行 了系统综述 ;并指出今后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应逐步引入高分辨率 、高选择性的前沿分析手段 ,借鉴其 他领域先进分离、分析技术 ,将多种分离、测试方法相结合 ,实现煤焦油各组分的有效分离及准确鉴定 。 关键词 煤焦油,组分,分离 ,分析 ,结构鉴定,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9598(2017)一01—0045—05 中图分类号:065 文献标识码 :A 2013年我国煤焦油年产量达到 2350万 t [1l,随 则适用于经过初次分离(粗分离)之后的精制纯化。 着近年来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产能规模 1.1 蒸馏与精馏 还将进一步放大。煤焦油的组成、性质取决于原料煤 蒸馏与精馏是将具有不同挥发度 的液体混合物 种及加工条件。煤焦油的组成极为复杂 ,主要包括芳 分离为较窄馏分或较纯组分的方法。蒸馏可以实现水 烃组分 、链烃组分 、极性组分 (酚类 、杂环芳烃 、醚类 分、可挥发组分与不可挥发组分之间的分离 ,同时按 等)。煤焦油中的多环芳烃、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 照相应馏程 ,对煤焦油馏分进行切割;煤焦油中某些 工原料 ,这些化合物是无法从石油中获得的。目前 ,煤 化合物可与外加溶剂形成共沸物 ,此类化合物可采用 焦油中已被鉴定的化合物有 500种左右 ,很多组分尚 精馏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瞳]。 未被鉴别,重质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是煤焦油研究领域 何国峰等 [。]采用常压蒸馏的方法 ,将低温煤焦油 的难点。 切割成初馏点 (IBP)~170℃、170℃一2l0℃、210℃ 目前煤焦油加工行业正朝着精细化、集 中化和规 ~ 230℃、230℃~300℃ 、300℃~360℃及 360℃馏 模化的方向发展,而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是煤焦 分,对应收率分别为7.2%、10.3%、11.4%、11.5%、16.5%、 油科学的基础课题 ,是优化煤焦油加工利用 的前提 。 40.2%,损失量为 2.9%。杜鹏鹏等 采用常压蒸馏法 , 迄今为止,煤焦油组分的分离方法主要有蒸馏法 、共 对中低温煤焦油进行窄馏分切割 ,考察了不同馏分中 沸精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柱层析法等; 酚类化合物组成随蒸馏温度的变化情况。司雷霆等 [s] 组分分析及结构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 、核磁共 以洗油为原料 ,首先采用乙二醇与富含联苯的馏分进 振法、光谱法等。 行精馏 ,再利用混合溶剂析出法 ,对上一步得到的产 物进行二次精制 ,获得纯度为 97.5%的联苯 ,收率为 1 煤焦油组分的分离方法 51.6%。姚润生等 s以乙醇胺为共沸剂 ,对洗油 中的 甲基萘进行分离精制 ,精制后得到纯度97%的 一 由于煤焦油成分的复杂性 ,选择合适的预分离技 甲基萘 。 术往往是煤焦油有效利用的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