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通论(28) 诗 律 近体诗的形成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P1075)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末《古诗十九首》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 (P1075) 七言诗最早的是《柏梁台诗》,不知出于贺人之手,但从用韵看,大约在汉代。 (P1075) 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是句句押韵的。 (P1076) 隔句押韵的以鲍照《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为最早。 什么是近体诗(律诗)? 齐梁时代,诗歌创作中开始讲究平仄,有所谓“永明体”。 (P1076) 到了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主的格律诗。这就是“近体诗”。 (P1076) 但唐以后也有按照古法写诗的:即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些诗成为“古体诗”或“古风”。 (P1076) 近体诗和古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 (P1076) (1)句数固定; (2)押韵严格; (3)讲究平仄; (4)要求对仗。 近体诗的特点: 一、近体诗的句 数 二、近体诗的押 韵 三、近体诗的平仄 四、近体诗的对仗 五、近体诗的句法 近体诗的字数和句数 1、每句的字数固定 五言诗 → 每句五个字 七言诗 → 每句七个字 2、每首诗句数固定 律诗 → 八句 绝句(律绝) → 四句 排律(长律) → 超过八句 二、近体诗的押韵 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韵,有的是隔句押韵,近体诗除首句押韵外,都是隔句押韵。 近体诗押韵严格: ①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可平可仄。 ②近体诗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用同一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 ③首句可以入韵,其他隔句押韵。 近体诗的押韵 上古30韵部适合《诗经》的押韵体系。 魏晋时期出现了供人选字押韵的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193韵,声调不同算不同韵)P1077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206韵。 《切韵》分韵太细,知识分子都“苦其苛细”。 唐代初年许敬宗上书,皇帝下诏,允许某些韵“同用”。 近体诗的押韵 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 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平水韵虽然产生在宋元时代,但由于它是在《广韵》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有人研究了唐诗的用韵,和“平水韵”基本吻合。 “平水韵”是元明清科举考试的押韵规范,知识分子都要熟练掌握的。近人写格律诗,仍是按“平水韵”押韵。(“平水韵”韵目) 三、近体诗的平仄 1.近体诗的“平仄”指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声调。“平”即中古的平声,“仄”即中古的上、去、入三声。(从今四声看,阴平、阳平是“平”,上去是“仄”) 2。格律诗为何讲究平仄 声律求异,追求声音的变化美,抑扬顿挫。 近体诗的平仄 王之焕《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3.掌握近体诗的平仄规律,重点掌握两个内容: A.平仄句式,即诗歌句子的平仄排列形式。 如“平平仄仄平”等等 B.平仄格式,即一首诗的平仄句式排列形式。 一首诗的平仄句式排列有规律。不然怎么是“讲究平仄”? 近体诗的平仄 A.平仄句式,即诗歌句子的平仄排列形式。 五言律诗句式: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句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要掌握了(甲)“仄仄平平仄”,其他都可以推出。 近体诗的平仄 B.平仄格式,即一首诗的平仄句式排列形式。 看书P1080,……,下半: (一)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二)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三)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四)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因为上面的排列不便于比较,我们把(二)(三)交换一下: 近体诗的平仄 律诗的格式: (一)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三)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二)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四)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近体诗的平仄 谈律诗的平仄格律,有两句名言同样适用“凡是规律都是有例外的”,另一句是“凡是例外都是有规律的。” 平仄格式的例外:“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关于这句话的灵活运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fēng)几声?“渚”(zhǔ)几声?但该句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近体诗的平仄 注意掌握一些名词: “三平调” :丁型句中,即“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中,第五个字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是“三平调”,不能救,其实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三平调”是近体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