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宋代, 一个女人的再婚、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可见李清照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李清照在当时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与封建伦理背道而驰。她能抛开虚伪的封建礼法,大胆执着地追求理想的爱情和婚姻,期盼爱情永久,渴望彼此忠贞,带有对封建伦理的叛逆,这种意识在当时虽遭非议,却表现了女性作为人的情感需求的觉醒。 二、深重的爱国之情与忧患意识 李清照处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呢? 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尖锐, 政局动乱的宋王朝时期, 自北宋以来宋金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靖康二年四月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北去。五月赵构即位于南方高丘, 改年号为建炎, 这也是宋南渡的开始。强大的金兵不断向四处进攻, 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宋王朝的天地一天一天在缩小。赵构又是采取妥协逃跑主义, 时局的难以预料使封建士大夫阶层在体验了山河破碎、辗转流途的亡国之痛的同时也掀起了抗金御辱、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潮。 他们的亡国感受与抗敌愿望跟广大人民是息息相通的。期间李清照在经历了南朝廷流落异地的过程, 由于生活境遇的逆转、时代潮流的冲击, 她把全部的思想、感情寄托在一支笔上, 抒写了亡国感受和抗敌的愿望。李清照是封建闺阁极少见的富有爱国激情的作家。她对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十分关心。与她刚健不羁的性格相关, 她的爱国激情又常常通过对英雄主义人生观的坚决肯定和大声疾呼, 强烈地表现出来, 这就使她的爱国诗文具有一种雄姿英发、刚劲飞腾的英雄气质和明朗及激越的情感色调。一首《夏日绝句》是她这种思想与性格最核心的本质部分。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洞察她眼前那个浑浑噩噩、一摊烂醉、充满了庸碌萎琐气的官僚社会, 痛感要挽救民族危亡、抗击敌国, 就必须唤回英雄之魂, 扫荡市侩庸人的哲学。写下这首气势悲壮的《夏日绝句》, 通过对末路英雄项羽的赞美和追思, 坚决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活着, 就要活得出类拔萃、有声有色,谓之“人杰”; 人死去, 就要死得壮烈英勇、可歌可泣、不失为“鬼雄”。 显然, 诗人企图在那个奴性弥漫、市侩钻营的污浊社会撒下一把英雄主义人生理想的火种, 以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 其用心之良苦, 其壮怀之激烈令人叹服。这首诗流传九百年来, 脍炙人口于各代, 成为千古绝唱。除赞项羽之外, 李清照还通过咏史、感怀等提及许多古代英雄人物, 对他们推崇备至。这是作者自身英雄气质的写照, 更是她爱国激情的抒发。 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较多地还反映在她的词中。如《永遇乐》一词就是一个例证。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永遇乐》 宋代元宵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词从元宵节傍晚时开始。落日的余晖, 一片火红, 像熔金那样璀璨; 黄昏的云霞, 四面围拢, 像璧玉似地堆砌在一起。这是多么美丽的晚景啊! 可是, 那人何在? 我哪有闲心去欣赏这美景呢? 词的开头三句见其悲苦之情。这个“情”, 既是亡夫之思, 也有身世飘零之意。正因为这样, 所以当她想起南宋小朝廷苟安江左、不图北伐、山河依旧而时光易逝时, 一看到“染柳烟浓”、一听到“吹梅笛怨” 就发出“春意知几许” 的感慨。 * 婉约之中见豪放 ---谈李清照诗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一直被认为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一曲“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一首“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剪梅》), 皆使人联想到一个整天愁泪相伴、哀哀怨怨、性格脆弱的闺中弱女子形象。 李清照的词的确有清新婉约、“儿女情长” 的一面,委婉的情思、缠绵的情绪常在她的词作中萦绕, 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但其作品更有率真、旷达的朗朗胸怀和坚毅、不羁的铮铮禀性, 这些词绵婉而不纤糜, 具有潜在的英豪气。可以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