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傩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傩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06 1 傩戏的历史渊源 1-1 源流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信仰过原始宗教,或长或短有其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的历史。傩,起源于中国远古狩猎时代的原始驱逐法术和巫术,根植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鬼崇拜的原始文化沃土。它孕育于新石器时期,萌生于夏、商,形成于周而规范于“礼”。在经历了悠久岁月的文化积淀后,最终构成了包括多种宗教、多种艺术形式、民间文学及神话传说诸多因素的庞大文化丛系:多元、复合的文化空间形态。 傩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方向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在《礼记》《论语》《吕氏春秋》《后汉书?礼仪志》《东京赋》《礼纬》《汉旧仪》中都对傩有概述。 据文献资料查考,至迟在宋代已有傩戏出现,而蜕变出傩戏的傩仪和傩舞,则可上溯到商周时期以至更古远的年代。巫风傩仪与民俗结合紧密,在迎神赛会中占有重要位置,傩仪、傩舞更进一步戏剧化,开始出现成本成套的剧目,而有的戏剧演出又根据具体神佛鬼怪,加上“香火”“剪生”“傩逐”等内容,从两种不同方向逆反融合。许多种类型的傩戏根据不同的生存土壤、生态环境,或先或后形成独立的剧种,跻身于中国戏曲群落之中。[1] 1-2 分布 近代傩文化东起苏、皖、赣,中经两湖、两广,西至川、黔、滇三省,其中心为贵州和川、黔、湘交界地带。此外,它在北方的陕、晋、冀和内蒙古也有少量遗存。受其影响的民族有汉、土家、苗、瑶、壮、布依、仡佬、彝、水、侗、毛南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原巫术传统为骨干的傩仪逐渐与巴蜀和荆楚古俗、道教方术和少数民族宗教等文化因子相融合,形成一种多元巫术文化系统。它与萨满教南北对应,是一种在中国影响甚广的巫术文化事象。[2] 中国傩仪的流布路线如下图所示。 中国傩仪的流布路线[3] 从剧种资料看,在中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以及东北和西北地区,都存在过不同形态的傩戏、傩文化,并以不同的方式和形态存在着,形成了一个东起苏、皖、赣,中经两湖、两广,西至川、黔、滇、藏,北至陕、晋、冀、内蒙古、新疆、东北的傩(巫)文化、傩戏圈。其中,保存最为完整、品种最多、覆盖面最宽的是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和相邻的广西。[4] 1-3 发展 中国的傩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但保留有相当完整的傩文化发展形态,而且由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各民族在傩仪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品种繁多、风貌独特的傩文化。据文献记载,在殷商时期已有傩仪祭坛祀神活动。在商周时期已广泛流行,后来又传播到邻近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先秦两汉时期,记述傩戏、傩文化的文字已见诸部分古籍。魏晋以来,历代古籍文献记载频频,至于地方史志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古代的正史和野史中,都有大量关于傩文化的记载,而对于傩文化的研究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中国学者对傩的研究于20世纪初在西方人文科学影响下开始,主要涉及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戏剧史等几个领域,并以文献查考、田野调查和理论探索三个阶段为主要研究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凌纯声、茵逸夫、刘恩伯、孙景深、盛婕、王兆乾等一批学者,曾对一些省区的傩文化进行过零星的调查和初步的介绍。其中,盛婕撰写的《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成为第一篇带有田野调查性质的傩研究报告。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先生把中国傩文化划分为六个大的傩文化圈,即北方萨满文化圈、中原傩文化圈、巴楚巫文化圈、青藏苯佛文化圈、百越巫文化圈、西域傩文化圈。 现状傩戏内涵十分丰富,它代表一种文化现象,戏剧表演只是傩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围绕着傩戏展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和心理等,也包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傩戏被公称为“活化石”“傩文化”。傩戏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请神降神仪式;歌、舞、戏酬神,人神同乐表演;送神仪式。 2 傩戏文化的价值 2-1 历史文化价值 傩作为一种文化有着三千多年的发展史,始源于商周时期,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古代祭祀、图腾崇拜等文化的活化石。 “傩”作为逐疫驱鬼的功能。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里,“傩”和求雨的“雩” 、祭祀农神的“蜡”并称为三大祭礼,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巫傩文化的重要遗存和组成部分。 “傩”作为原始祭典的功能。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渊源之一。朱熹在注《论语乡党》时也认为:“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清董康在《曲海总目提要序》中讲得更明白:“戏曲肇自古之乡傩。”[5] “傩”作为面具艺术的功能。中国傩面具文化源于商周时期的饕餮纹饰,可上溯至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