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三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三章)要点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三章) 阅读次数:11952???肩胛骨版,一期武丁卜辞《股虚书契箐华》第一片。《甲骨文合集》第10405号正面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文卜辞到《春秋》知识点:1、散文的萌芽;2、记言叙事散文之祖。一、散文的萌芽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卜辞。所谓甲骨文卜辞,就是殷商时期人们用龟甲、兽骨等占卜,占卜之后将所占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所占卜之人以及应验的情况刻写在甲骨上,这些文字就是甲骨卜辞。这些甲骨卜辞最早发现在河南安阳,它们是殷商时代的记载,后来在陕西周原也有发现,则是周代的记载。这些甲骨卜辞,原是殷商时期和西周帝王、贵族占卜时的简短记录,一般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字,长的有一百多字。由于文字难懂和甲骨的破损缺蚀,至今许多文句不能理解。卜辞的内容,多为预测福祸、判断吉凶之类,也有其他记事文字。有的记述邦国先君先王,有的反映气象历法,有的记录农业生产和田猎,有的记载政治和军事活动,也有表现日常生活的,内容庞杂而丰富,真实朴素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状况。这些甲骨卜辞的记事还很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过后人的加工,保持了商周时期记事文字的原貌。其中有少量甲骨卜辞较为完整可读,记事顺畅明晰,初步具备了散文的某些因素。例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沫若《卜辞通纂》这是甲骨卜辞癸卯日卜定要下雨,再进而卜问降雨来自何方的卜辞,可以窥见人们在蒙昧意识驱使下一切取决于卜筮的浓重迷信色彩。文字清晰,句意明显,先叙述后发问,卜问雨来自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完整周到,可以说是记事散文的萌芽。有的卜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因此,甲骨卜辞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商周铜器铭文则反映了我国记言记事文字由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当时君王所铸造的铜器被称为国之重宝,如一些鼎器就是权力的象征。帝王们为了祭祀祖先,炫耀政绩,教化后昆,又将文章镂刻在盘盂上。这些就是铜器铭文。殷商铜器铭文一般比较简短,多者四五十字;周代铭文有所扩展,如最长的《毛公鼎铭》就将近五百字。铭文的内容,多为记载商周帝王和贵族的功绩、讼断、赏赐等,是那个时代认为有意义的事件,从中可以看到上层社会某些政治生活的片段。铭文属于当时官方的语言,风格多庄重典正,文句古拙板滞,缺乏感情与文采。大部分是散体,少数有韵。文字艰涩古奥,又多缺蚀,几乎与甲骨卜辞一样难懂。但是,也有某些铜器铭文叙述完整的事件,写人的行为言论,已经有一定的文学性。铜器铭文记述的篇制与内容,都比甲骨卜辞更为周详。有的铭文还记录了场面和人物言论,出现复杂化倾向。另外,殷商的铭文多用散语,周代铭文有不少的韵语。总之,铭文旨在直录,缺少修饰,典重有余,鲜活不足。作者只求典正地显示王权的威严,还不可能考虑到铭文本身的文采。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总集。先秦时期它被称为《书》,原为夏商周原始历史文献,主要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尚书》一共二十八篇,文体包括典、谟、誓、训、诰、命等,即帝王和诸侯的文告、誓词、命令、谈话记录等。大多为上古记言体散文,文字艰深,晦涩难懂。这是因为各王朝史官记录这些文章时,普遍使用当时的官方语言,力求写得雍容雅正,并尽量简短扼要。在风格上,《尚书》各篇大都显得质直,往往直抒命令和意见,很少文饰。《尚书》之中还可以看到整齐的有韵之文,例如《洪范》所写的九条治国大法。在语言艺术方面,《尚书》还大量的使用比喻来说明问题,这些喻体十分朴素,多为日常生活常见之物,如盖房、耕地、乘船等,这样很容易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总之,《尚书》的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文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告都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春秋》是鲁国的编年体史书,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据说它是由孔子编定的。从文学角度看,《春秋》语言简练、准确,用词严谨,但它的含义却非常丰富,作者的思想情绪均蕴涵其中,开创了后世所谓的“春秋笔法”。但是,由于《春秋》记事过于简单,一般只记录事情的结局,缺少对具体过程的细致描写,因此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但它在我国史学史、思想史、经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尚书》和《春秋》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叙事散文,但它们却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第二节 《左传》的文学成就(上)知识点:1、《左传》的成书;2、《左传》的思想;3、《左传》的叙事艺术。重点:《左传》的叙事艺术。难点:《左传》的叙事艺术。一、《左传》的成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叫《左氏春秋》。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的注释有三个本子,分别是《春秋榖梁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左氏传》。而《左传》的作者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承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