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衍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金融衍品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16~ 国际金融期末考试试卷/答题卷( A 卷) 适用年级专业: 考试时间: 分钟 考试形式: 论文 考生声明: 我保证自觉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参加考试,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考试纪律,如有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自愿按上外贤达学院《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相关条款接受纪律处分。 专业班级: 学 号: 考生签名: 总得分 阅卷人 核分人 全球金融衍生品的状态及发展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场内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现了大幅上涨,场内交易在金融风暴中由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上升而广受投资者的青睐,其保证金盯市制度和中央清算制度都在交易中极大的降低了交易者的风险,因而在金融形势和经济情况的剧烈变化下,成为衍生品使用者的首选对象,场内衍生品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场外衍生品作为本次危机的导火索受到了重创,许多产品出现了自交易以来首次下降,各大衍生品发行和交易主体纷纷计提减值准备甚至破产倒闭。尤其是在雷曼兄弟银行倒闭之后,场外衍生品的信用风险达到新的高度,场外衍生品的流动性制造者从市场中消失,是的大量场外衍生品合约丧失了交易对手,风险骤增。 一、、1.CDS市场交易过度集中 在以CDS为主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中,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看,主要交易者都是银行控股公司、投资银行以及对冲基金和各类保险公司。该市场的集中程度达到了其他衍生品市场无法企及的高度。以美国市场为例,2008年底,交易量排名前五的银行与信托公司买入和卖出CDS的交易量总和占所有银行和信托公司交易总额的97%以上,占整个市场的30%左右。 也就是说,这五家银行与信托公司承担着市场上相当大比例的信用风险,如果考虑到难以度量的风险的相关性,这一比例将会更高。这五家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的交易量又存在着明显的分化,其中JP摩根一家的CDS买入和卖出量就超出相应市场份额的半数。这样的交易集中程度大大加剧了交易对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排名 银行名称 CDS买入量 CDS卖出量 占CDS买入总额的比重 占CDS卖出总额的比重 1 JP摩根 4 166 755 4 166 755 52.8% 53.9% 2 花旗银行 1 397 546 1 290 310 17.7% 16.7% 3 美国银行 1 028 650 1 004 736 13.0% 13.0% 4 高盛银行 651 346 614 402 8.3% 7.9% 5 汇丰银行 457 090 473 629 5.8% 6.1% 所有银行与信托公司 7 893 713 7 730 911 100% 100% 前五家银行与信托公司 7 701 387 7 549 832 97.6% 97.7% 资料来源:OCC 2.CDS市场存在过度投机 信用衍生品交易是有着其内在风险的,其中以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为最。当参与者出于获利动机而普遍忽略这些风险时,便形成了CDS等信用衍生品市场过度投机的局面。一般可以通过对比CDS参考标的价值和名义余额的比例来衡量投机度程度,在CDS市场规模达到高峰的2007年,该比例为5%,即CDS合同的名义值将近标的价值的二十余倍。 与对冲风险而进行的CDS交易不同,投机交易并不一定持有合同中所参照的标的资产或者与参照的主体有任何关联,而仅仅是对赌参照标的的是否会违约。投机者也更倾向于订立复杂化、个性化的合同,由于不存在期限的约束,转手更加频繁,使流动性虚增。CDS市场的未清偿余额是债券和贷款等参照标的价值的数倍。单笔信用风险所对应的违约资金量通过多笔CDS交易被放大。并且CDS的广泛交易将信用风险引至更多的参与者,增加了整个金融系统中的交易对手风险。由于频繁转让和条款的不断修改,初始的信用信息则不断的丢失,定价更加困难也更偏离实际。CDS市场上投机交易的剧增,是导致CDS未清偿余额超规模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3.CDS不受监管 CDS最初由JP摩根通过BISTRO发行,这一市场的成功吸引了其他参与者的加入。后来的加入者沿用了类似的合同和产品——非标准化的CDS合同。由于非标准化和私下订立,各种存在漏洞和不规范的合同充斥着早期的CDS市场。CDS在信用风险买卖双方间的滥用也十分普遍。为了揭示和规范CDS市场存在的这些问题,ISDA在1999年发布了一个CDS交易的主协议,并在2002年进行了更新。这是来自行业协会自律性质的监管。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美国联邦层面的相关监管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一直以来,CEC和CFTC对衍生品监管的归属权进行着无休止的“地盘之争”,而当时CDS这种新产生的衍生品监管的归属权进行着无效的划分。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