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城市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

阅读课本74页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完成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第一阶段(1979-1990) 影响: 带来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大量的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第一阶段 1979 年 至 1990 年 薄弱 贫乏 丰富 ______ ___优势 改革开放 初期 主导产业 ___密集 型产业 ____、技 术、_____ 引进 __________ 加工厂 建立 外商投资 规模___ 附加 值__ 吸引外资额 增长_____ 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____ 主导产业: 工业基础 矿产资源 政策、侨 乡 生活消费品 较慢 劳动 较慢 劳动力 低 资金 设备 小 总结 劳动密集型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阅读课本73页4、5两个自然段) 问题: 优势: 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主导产业: 1985年轻纺占25%,高新占10%;2000年高新占32%,轻纺下降到15%。 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成为主导产业,完成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特点: 原因: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影响: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比较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影响: 工业化 城市化 珠三角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第二阶段 1990 年 以 后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________已不明显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___ _______ ___的优 势丧失 _________产 业不能支撑该 地区工业化的 进一步发展 抓住 机遇 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_____________。 迫 使 发展 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主导产业: 政策优势 劳动力成 本低 产业 升级 高新 技术产业 提高 劳动密集型 全球化、信息化 经济结构调整 总结 高新技术产业 影响 原因 特点 主导产业 优势 问题 1990年以后 1979~1990年 时间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归纳总结 带来就业和发展机会;一些生产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匮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增;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①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薪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缓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1、东莞的工业起步于什么模式? 2、东莞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3、东莞抓住了哪两次机遇? 三来一补 地理位置、著名的侨乡 两次国际产业转移 总结 珠三角模式: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在外资企业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苏南模式 诞生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与“珠江三角洲模式”不同,“苏南模式”是一种依靠“内向”型经济起步,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生产要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国外,而是依靠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