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药效剖析
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药效分析
玉米叶斑病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的统称,是永德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我县爆发流行,给我县玉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药剂,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玉米生产安全,我县2007年在常年病害重发生区的大雪山乡蚂蟥箐村开展了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74.38%,灰斑病的防效在60.94%,亩增产184.9公斤,增产42.56%。现将试验示范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剂及使用浓度
(1)30%爱苗EC15ml/667㎡(3000倍),瑞士先正达公司。
(2)以不施药剂为对照。
1.2试验示范设计
示范田设置在距离县城123公里,海拔1920米的大雪山乡蚂蟥箐村,面积21.6亩,肥力中等,红黄壤土质,前作小麦,示范品种为云大5号。于2007年5月20日播种,玉米发病初期6月26日施第一次药,7月26日玉米抽雄期施第二次药。使用工农—18型手动喷雾器加高压喷头全株均匀喷雾,以叶面药液轻微下滴为宜。
1.3示范实施过程
第一次调查于喷药前在示范区内以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载病株数、病叶数、计算病株率、病叶率。第二次调查在病情基本稳定期于施药后25天进行,每株取穗位叶和穗位上、下各一叶共3叶,调查病情指数、病株率、病叶率。用下列计算公式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效果 表一
处
理
药前基数
第二次施药后25天防效
玉米小斑病
玉米灰斑病
玉米小斑病
玉米灰斑病
病
株
率
%
病
叶
率
%
病
株
率
%
病
叶
率
%
病
株
率
%
病
叶
率
%
病
情
指
数
防
效
%
病
株
率
%
病叶率%
病
情
指
数
防
效
%
15ml/667㎡
92
22.7
0
0
40
20.7
4.1
74.38
13
1
2.07
60.94
对照
76
18.3
0
0
100
78.3
16
25
20
5.3
2、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1)显示,爱苗对玉米小斑病防效在74.38%,对玉米灰斑病在60.94%,对两个病害表现出较好的防效,而且,据观察试验期间药剂对作物具有一定的肥效作用,植株生长健壮。通过对经济性状的测定得知: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数、千粒重、亩单产均优于对照。亩增产184.9公斤,增产率达42.56%(见表2)
经济性状对照 表二
处
理
穗
长
(㎝)
穗
粗(㎝)
穗
行
数
穗
粒
数
千
粒
重
(g)
株
高
(㎝)
亩
产
(㎏)
增
产
率
%
15ml/667㎡
20.3
4.77
15.2
500
129
211.8
619.3
42.56
对照
13.6
4.4
14.8
450
111
231.4
434.4
3、结论与讨论
通过示范表明: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效果明显,玉米抗早衰、长势好、熟相好、叶片生长垂直、角度小、清 EQ 秀、叶片增厚、增宽、叶色油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使玉米青枝腊杆,玉米籽粒色泽鲜亮,增产作用明显,效益显著。药剂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建议防治玉米叶斑病使用药剂为15ml/667㎡(3000倍),第一次施药在玉米6-8叶病害发生初期,玉米抽雄前施第二次药效果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