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重耐药菌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xxx人民医院院感科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MDROs) 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 1)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2) VRE(耐万古肠球菌)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 4)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 MRSA=超级细菌? 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病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20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患者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 2007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 中国MRSA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全球产NDM-1细菌流行情况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手易被细菌污染 某位护士的手印培养24小时后 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的时代已经过去 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 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附加损害密切相关 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 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高龄患者 高危手术 免疫抑制剂应用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长期住院患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呼吸机应用 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 治疗费用高、 疗效不佳、 病死率高、 毒性可能增加、 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 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MRSA、VRE、ESBLs、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二OO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浙江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166点“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检查要点: (1)有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至少每季度进行反馈。各重点部门应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 检查方法 查制度及培训记录要点:查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评分标准:0分:无制度或培训;1分:有制度,无培训;2分:有制度、有培训,未开展全院性培训;3分:有制度,并开展了区域性培训。 查方案及反馈情况,现场询问要点:有各种形式的耐药监测,每季度反馈,重点科室有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反馈。评分标准:0分:无耐药监测;1分:有耐药监测,半年反馈1次;2分有耐药监测,每季度反馈1次,但无重点科室有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反馈;3分:每季度反馈1次,并有重点科室有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反馈;3分:每季度反馈1次,并有重点科室有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反馈。 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SCC B系列变频器产品手册.pdf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 配套练习(含解析).pdf VIP
- 认识医生和护士幼儿园助教幼儿园医学科普.pptx VIP
- 标准图集-19S9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pdf VIP
-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pptx VIP
- 数字化赋能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成人无创通气设备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docx VIP
- C836056【强化】2024年重庆大学100100基础医学《660基础医学综合(西医)之生理学》考.pdf VIP
- 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