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_与_旧_的相遇_从上海新天地规划设计谈起.doc

_新_与_旧_的相遇_从上海新天地规划设计谈起.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新_与_旧_的相遇_从上海新天地规划设计谈起

_新_与_旧_的相遇_从上海新天地规划设计谈起   “新 ”与“旧 ”的相遇 ———从上海新天地规划设计谈起 一 “新天地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名词,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指以南京路为中心的商业、文化和娱乐区域 ———体现老上海繁华的、包容的、西方化、殖民化的 特点。但我们这里讲的是2001年诞生于上海的一片商业区域 ———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的都市景观。它是以上海近代建筑 ———石库门建筑旧区域为基础,改变石库门原有的单一的居住功能,创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将反映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区域。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中共“一大 ”会址周边,规划工程是由香港瑞安集团投资开发的,由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设计师共同设计完成。设计人员从保护历史建筑的角度、城市发展的角度以及使用功能等多方面考虑,把新的生命力注入旧建筑,以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新天地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部则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 ”“旧 ”对话,交相辉映。原有的石库门旧建筑由于时间较长,加之过度使用,缺乏保养,多数已经破旧不堪,部分结构必须重建。为了重现石库门当年的形象,设计者到处寻觅,最终在档案馆中找到了当年发黄的图纸,按图纸进行了修补。上海石库门建筑的清水砖墙是这种建筑的特色之一。为了强调历史感,投资方决定保留原有的砖、瓦作为建材, 只在老房子内加装现代化的设施 , 包括地下光纤和空调系统。这样既确保房屋的 功能完善 , 同时也存留了原有的外部风格 , 达到了“整旧如 旧 ”的目的 [ 1 ] 。除了单体建筑以这种原则设计外 , 新天地整 个区域规划也基本以原有设计为主来进行设计 , 保存原有的 道路分割 , 不进行扩宽或改变路线、方向。但道路两边和建 筑四周则给予补充或改变 , 如绿地的划分、路识标牌、景观小 品等 , 起到了对建筑风格的有效补充和诠释。 现在 , 当人们走进这片新天地 , 依旧是青砖铺地 , 或红或 青的清水砖墙 , 巴洛克样式的卷涡状门楣 , 实木的老虎窗 仿佛时光倒流。自 2001 年开放至今 , 每天前来的消费 者和中外观光者络绎不绝 , 其中不少是来考察学习的相关专 业的专家和学生。无论经济效益 , 还是文化学术价值上 , 都 给新天地带来了广泛的声誉。它是中国 (大陆 )迄今为止最 为成功的改造工程之一 , 充分体现了“新 ”与“旧 ”完美结合 的可能性。 上海新天地规划设计是我国旧城改造的一个先例、特 例 , 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环境改造的成功案例。与之相反的 是 , 当今举国上下拆迁、大兴土木 , 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恶 俗的“面子工程 ”。在西方发达国家 , 对于城市中历史建筑的 保护改造相当完善 , 不仅“自上而下 ” , 而且也“自下而上 ”地 保护。西方国家的许多城市 , 至今还清晰地保留着历史的延 续性 , 如巴黎、伦敦、罗马、赫尔辛基、慕尼黑。我们作为一个 世界文明大国 , 为什么与西方对于城市改造和规划上差距如 此之大 ? 一个城市的环境 (建筑、景观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 , 而地方特色正是体验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之所在。源于 19 世纪中后期的上海石库门建筑 ,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 具有独 特的海派文化内涵 , 100 多年来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的 见证 , 给人们以太多的感受和体验。全球一体化给人们带来 了全新、大同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满足 , 但同时在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自身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憧憬和怀念。 近十年各大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老房子 》、《老照片 》、《老唱 片 》、《老城 》等一系列书籍 , 也有许多影视媒体来关注“老 ” 的文化、建筑、景观和“即将 ”远去的生活 [ 2 ] 。这些现象 , 真实 地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恋旧情节。而上海新天地正是从这种 内心感受出发 , 关注生活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们的精神感 受 , 延续了环境的历史文脉和人文底蕴。二 20 世纪 80 年代前 , 中国城市还保留着较完整的历史延 续性特征 (虽然建国初期至“文革 ”等时期对建筑、城市、文 物产生很大的破坏 , 但城市整体面貌还未彻底消失 )。改革 开放后 ,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空前的城市开发建设 , 对城市规 划、改造也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地方性法律法规 , 但在实际 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第一 , 改造方式极为单一 , 大多采 用推倒重建的方式对城市进行改造 , 拆迁规模大、速度快 , 削 弱了城市持续发展的弹性 ; 第二 , 城市改造为争取较高的经 济利益 , 一方面采取较高的建造标准 , 不能为各阶层创造经 济适宜的住宅 , 另一方面 , 不顾实际规划控制 , 造成开发强度 大、容量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