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订版.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修订版

刑 法 第一章 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 (一)概念:刑法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法 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现行刑法: 1、1979年7月1日通过,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2、1997年3月对旧的刑法典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刑法典 3、截止2007年底,共通过了六个刑法修正案,以作为新刑法的补充规定。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罪刑相当原则 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牛刀小试: 1、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聚众淫乱罪 B、组织淫秽表演罪 C、寻衅滋事罪 D、无罪 2、某妇女甲于1999年8月将某男乙(1985年6月出生)拐骗并卖给他人,甲的拐卖行为能否构成犯罪? 第二章 犯罪 一、概念: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即刑法第13条所列举的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或者法益)的侵犯性。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由于社会危害性是对法益的侵犯性,所以,只有当某种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或者有造成侵害的危险时,该行为才有社会危害性。但是并非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牛刀小试: (1)甲心胸狭隘,因琐事与乙产生矛盾后,怀恨在心,用稻草扎了一个小人,上写乙的名字,每日用针扎稻草人,并念咒语诅咒乙,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2)甲某(15岁)借自己身体强壮经常在学校打骂其他同学,一日,甲见乙拿了一部新手机上学便上前索要把玩,遭到拒绝后,甲便从乙手中抢夺,乙拽住手机不放,甲便一脚将乙踹翻在地,将手机夺走。后在老师的帮助下,乙将手机要回。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2、刑事违法性:或称刑法的禁止性,即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是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 3、应受刑罚处罚性:是指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注意:从立法角度而言:即使刑法明文禁止某种行为,但只要刑法没有对其规定刑罚(法定刑)后果,该行为就不是犯罪。 从犯罪行为的一般性质而言;即构成犯罪的行为通常会受到刑罚处罚。但是,这不意味着任何犯罪都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二、犯罪构成 (一)概念: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的有机整体。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 1、犯罪客体: (1)概念: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物质表现。 (1)特定的犯罪对象在某些犯罪中是构成要件,行为只有作用于特定的对象,才能构成犯罪,如拐卖儿童罪。 (2)特定的犯罪对象在某些犯罪中影响此罪与彼罪的区分,如盗窃财物与盗窃枪支 判断: 贿赂;赌资;行为人伪造的文书;走私、运输、贩卖的毒品;用于诈骗的伪造信用卡;受雇杀人后取得的酬金。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 1、犯罪对象一般不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 例如,同样是盗窃电线,某甲盗窃的是库房里备用的电线,某乙盗窃的是输电线路上正在使用中的电线,那么前者构成盗窃罪,后者则构成破坏电力设施罪,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一是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一是危害公共安全。 2、犯罪对象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例如刑法典第152条的走私淫秽物品罪,其犯罪对象只能是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否则就不可能构成此罪。而像偷越国(边)境罪,脱逃罪,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罪,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等,就很难说有什么犯罪对象。但这些犯罪无疑都侵害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具有犯罪客体。 3、犯罪对象并非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了侵害或者威胁。 例如,盗窃犯将他人的电视机盗走,侵犯了主人的财产权利,但作为犯罪对象的电视机本身则未必受到损害。而一般情况下,盗窃犯总是把窃来的东西好好保护,以供自用或卖得高价。 4、犯罪对象不是犯罪分类的根据,而犯罪分类则是犯罪分类的根据。 2、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