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南康知府丘隅籍贯考
邱冠瑛广东河源槎城丘氏《河南堂丘氏族谱·河源槎城丘氏隅公次子环公族谱》2004年12月出版面世,这是槎城丘氏历史上的一件大幸事。观其谱,丘隅上接“三五郎-伯七郎-从龙-桂芳-达海-明善-谷”世系。该谱P24-25的简历和世系图记载:“三五郎公,别字效锡,从福建宁化徙居上杭,生十子从伯一郎……伯十郎。伯七郎公生三子:长子名继龙子孙居福建汀州、广东河源、兴宁、梅县、大浦等地;次子名从龙由上杭迁河源开基;三子名梦龙子孙在广东梅县、琼州、武平及永定等地。从龙公进士出身,官任广东惠州同知,诰授奉政大夫,从福建上杭迁居广东省河源下城仁里巷,生长子桂芳子孙居河源下城仁里巷;次子桂芬居博罗县;三子桂兰留居上杭及分居江西宁都。桂芳公生一子达海。达海公生二子:长子德明止、次子明善。明善公生二子:长子名埜子孙居河源吉潭;次子名谷居河源下城。谷公生一子:名隅。隅公任江西省南康县知县,生二子:长子名瑄;次子名环……”乍看之下,似乎世系清楚,但详阅之,却疑窦丛生。该谱收录的《槎城丘氏族谱·老谱卷二》P1的记载,仅有“隅公次子一脉世次”从九世祖“环公”写起,“环公”以下世系录的生娶卒葬居迁功名等记载清楚。但对“环公”的父亲邱隅及其以上世系记载却非常简单、牵强,给人以穿凿附会之感。原来《槎城丘氏族谱·老谱卷一》已然不存。该谱《前言》介绍:“河源槎城丘氏隅公家族,曾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族谱一部(四卷)。各支各房均有保存。但至今经过七八十年之久,加上战乱(抗日战争等)几乎散失殆尽,特别是在1965年前后,被作为封建‘四旧’而逐家搜去销毁。从此,我们槎城丘氏隅公一族,几十年来未有修谱。加上老一辈先后辞世,近几代子孙对祖先情况、对兄弟叔侄宗亲关系甚是模糊……”这段说明1、河源槎城丘氏已无民国十六年以前的修族记录;2、即便是民国十六年也几乎散失殆尽;3、所剩族谱在1965年前后被作为封建‘四旧’而逐家搜去销毁;4、从1965年前后起,河源槎城丘氏已无旧谱可考了,现只剩下《槎城丘氏族谱·老谱卷二》作为修谱依据。既然河源槎城丘氏已无旧谱可考,那么,2004年12月版《河南堂丘氏族谱·河源槎城丘氏隅公次子环公族谱》又是依据什么修成的呢?原来该谱P1《序》已经说得很明白:“于是,多方向县属宗亲借阅他们存有他们的族谱,从中抄录有关资料供作参考。至于由三五郎公、从龙公到隅公这一部分史料的收集较为困难,后来向环公旁系宗亲如吉潭、木京等处借阅他们仍存有的族谱,从中寻找由从龙公到隅公这一期间的有关史料。”这很明白:原来隅的上接世系是从旁系环处借阅抄录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邱隅及其以上世系记载会非常简单、牵强,给人以穿凿附会的感觉了。邱隅到底是谁?作为历史人物,绝对不会毫无踪迹可寻。《揭阳县志·卷之五·选举二》载:“永了二年(1404),邱隅,官溪人,台湖通判,擢南康知府。”《潮州府志·卷二十六·选举表上》载:“有长史有传:邱愚,揭阳人,官南康知府。……邱恭,旧程乡人,东乡知县。”《惠州府志·卷三十·人物·流寓九》载:“邱隅,潮州人,永乐中明经,签判湖州。以廉能著,历升南康守致政归。爱河源逍遥岩之胜。因宋进士林何二君所以辟者更加凿筑,大书‘逍遥岩’镌之石,终日吟咏其中。”有《邱隅集》(又称《邱隅意见》)十九卷(明)乔世宁撰。广东河源槎城丘氏《河南堂丘氏族谱·河源槎城丘氏隅公次子环公族谱》《揭阳县志》《潮州府志》《惠州府志》邱氏本为丘氏。西汉武帝刘彻纳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对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避孔丘讳,令丘加“邑”(阝)部改为邱。金明昌三年(1192年)金修曲阜孔庙,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其域内丘姓改邱姓。但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泛的一次丘改邱姓,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因尊孔避讳孔丘之名,雍正帝诏令丘加邑(阝)为邱。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古梅州石窟大坑头丘氏始祖二十一世、民国参议院议员丘逢甲等,以姜太公子孙得姓于姜太公封国之国都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为由,在粤闽两地登报呼吁族人恢复祖先肇姓之丘。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国之多数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故今丘、邱通用。台湾省丘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曾被迫改姓冈本、冈林、冈田等日本姓,1945年光复后,奉令复为丘姓。1955年《第一妣异体字整理表》将“邱”作为“丘”之异体字予以淘汰。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乃确认“邱”作为姓氏使用时为规范字。《揭阳县志》官溪,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办事处、梅云街道办事处一带。《揭阳县大事记》记载:“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一月,海贼林国显、吴平等引倭寇进犯海阳,不久入侵揭阳官溪,直逼县城南关,驻扎于潮尾村,窥城数月。守兵日夜防守,等候援兵,直至调大井乡勇才击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