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142封长短不一的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142封长短不一的信,都是画家周思聪从1980年到1990年代初期写给挚友马文蔚的。周思聪(1939-1996)死于57岁,短短一生特别是成年以后艰难的生存,使她在40岁出头就说出了“我无论如何不想长寿,能活60岁就谢天谢地了”这样感伤的话,谁料竟一语成谶。她永远没有假期,直到死才得休假。    周思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她是在中年(却不幸成为她的晚年)结交了马文蔚(时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这个从未向她索过画的朋友,也许因为是同龄人,更多的是心有灵犀的同气相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音,同住京门,但见面不易,她们便在信笺上互相倾诉和倾听。    马文蔚珍存的周思聪来信,在1980年代前期最为集中,1983年有31封,1982年竟有40封,那时周思聪虽也疲劳苦恼,有一次快一个月了,无法动笔,还要面对墙上一大堆索画的条子,而“无数件琐事像许多砖块,团团围住。有老人、孩子和病号拖住,不忍逃走”,但她自己还没被病魔缠住。后来类风湿闹得手指僵直,浑身疼痛,雪上加霜,她就不止于精神的挣扎了。    然而,周思聪正像我们在她的画作中体会到的,她执著地热爱生活。患病后有一年2月,她在信上写:“春天又悄悄向我们走近了。这回能留驻几天么?或许。”接着她写:“有人说,人生就是匆匆忙忙向墓地奔去。我不想这样生活。”    她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反正不是她每天寝馈其间的生活。对后者,她在信里留下这样率真的描述:“生活是多么奇特又捉弄人,人们真是可笑,活在世间忙忙碌碌,凭着小聪明,得名又丧格,自我感觉那么好,还有人愿为其牺牲,而又有人怀着大智大勇进了棺材,于是另一些人假惺惺哀悼之后,又兴致勃勃去干害人的勾当去了。怀着鬼胎,又彼此文明地招呼着。只有孩子做不出,可他们将会长大。”“我自己也弄不懂,有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美好,有时又觉得那么糟,好像四季的轮回,我的心境反复无常。有时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有时又是那么在乎。”    这些袒陈可以说是“原生态”的,不同于一切学习会上的发言和一切表态的套话(这些她不会说)。这反映出她灵魂中真实的矛盾。    她灵魂中的矛盾缘于实生活中的矛盾。她在1980年代初到凉山去,看到了跟画报上一味“载歌载舞”全然不同的彝族同胞的生活。离开后,她说,她的魂依然在凉山飘荡,就在那低低的云层和黑色的山峦之间。白天想着他们,梦里也想着。“我必须试着画了。当我静下来回味的时候,似乎才开始有些理解他们了。理解那死去的阿芝,理解那孩子的痛苦的眼睛,理解那天地之间阴郁的色彩。”想象不到的是她的思路一转:“他们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愚昧、迷信,有时样子还使人害怕,他们过着和畜牲一般无二的日子。但他们是诗人。他们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生活,他们的目光,他们踏在山路上的足迹,都是诗,质朴无华的诗。”请彝族的朋友不要挑剔画家急不择言的冒犯,这个画家这时是陷入了诗的思维,她的悲悯情怀却也让她接近了诗的真谛:“诗不会在那漂亮的卫生间里,也不在那照相机前的扭捏作态里,那里是一片空虚啊。”“欢乐很容易被遗忘,而痛苦就必然划下一个痕迹,永远留下了。在我还是‘单纯得透明’的年纪时,有人曾批判我‘有阴暗的心理’,当时我吓坏了。难道我是怪物?可是这‘阴暗的心理’总使我看到那些不该看的阴暗面,……越是看到我的国家的苦难,我越是爱她,离不开她。”    大概正是因此,她蔑视伪善,嘲笑那被称为“扛鼎之作”的“马屁画”。也正是因此,她对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看法,就跟一些人不同。她在一个美协会上听到不少担任地方领导的理事指责《父亲》,说“丑化了社会主义农民”,“手上黑黢黢,这种愁苦的形象,还拿到巴黎展出,给中国农民抹黑”。而周思聪说,“我看了《父亲》以后,发现感动我的,正是那些‘抹黑’的描写。饱经辛酸的皱纹,含愁的善良的眼睛,污秽的手,那代表贫困的粗瓷碗……这一切使我想到我的祖国,灾难重重,至今她仍然贫穷落后,但她毕竟是我的祖国,我的父亲。我不会因为他手黑而感到羞耻,我知道,那是因为他刚刚还在泥土中滚爬,为子孙操劳。这样的父亲为什么就没有资格到巴黎?……那些口口声声不忘本的人,因为要那可怜的面子,可以舍弃艺术的真实。这就是‘为政治服务’吧,可怜的政治。”“无论如何,我关心的总是现实,最感兴趣的还是现代人的想法。”    她没有说到,在当时一堆不仅是为了“面子”的理由下,画家罗中立还不得不为“父亲”在耳根别上一段笔头。正像更早两年对首都机场一幅西双版纳壁画争议不休,最后以给傣家的浴女挂上帷裙而告终。过来人都记得,这样横加干涉的闹剧不一而足。周思聪也记下两笔。其一是举办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展览。开幕后,民族宫党委发现有不少裸体,立即召开紧急会,但也想不出什么可行的对策,又不敢撕毁合同,十分尴尬。当时美术公司做的维纳斯石膏像,也被公安局查询,说是要采取措施。不仅此也,徐悲鸿纪念馆开幕,主管单位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