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检测卷(七)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人数。读我国人口变化趋势图,回答1~2题。
1.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011年增加的人口与2010年相同
B.每年新增加人口男性多于女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人口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2.出生人口性别比在2008年后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
B.受人口自然增长惯性影响
C.国家采取禁止医学鉴别婴儿性别的措施
D.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升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完成3~5题。
3.农业生产潜力等值线分布规律大致与下列哪种事物的分布规律相近
A.1月平均气温等值线 B.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
C.年太阳辐射量等值线 D.年降水量等值线
4.四川盆地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低,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冬季北部有秦巴山地阻挡冷空气入侵,气温较高
B.四川盆地阴雨天较多,夏季光照条件差
C.四川盆地紫色土壤肥力低
D.盆地地形导致河流流速慢,夏季多洪涝灾害
5.为提高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规模地开发新疆的后备土地资源
B.扩大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C.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加快天山冰雪的融化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读“北美五大湖地图”,回答第6~7题。
6.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冬季降雪偏多的是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北美五大湖是全球最大的淡水湖群,其形成原因与下列现象的成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B.喜玛拉雅山脉的形成
C.我国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 D.挪威大峡谷
读右图,回答8~9题。
8.图示省区,死亡率最高的是
A.上海 B.北京
C.西藏 D.宁夏
9.图示省区,年自然增长人口最多的是
A.北京 B.江苏
C.西藏 D.宁夏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疆域,什么地方日出最早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理问题。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差异和经纬度因素是分析这个问题的主要方面。如我国最东端的乌苏镇(48°15′N,134°40′E)、钓鱼群岛东南的赤尾屿(25°55′N,124°34′E)两地日出差异,据此回答10~11题。
10.乌苏镇与赤尾屿日出差异最大的季节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赤尾屿比乌苏镇日出更早的季节应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12.(20分)读摩洛哥城镇、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摩洛哥城镇分布特点。(4分)
(2)比较西北部和东南部河流特征的差异及原因。(16分)
13.(18分)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灵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作为世界上首条人工运河,灵渠连接了湘江与漓江,连接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长期作为华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重要的水运通道,曾在航运和灌溉上作出过重要贡献。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航道年久失修,河道淤积严重,灵渠逐渐淡出历史。
材料二 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出修建新的湘桂运河,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进而实现全国航道联网。新建的湘桂运河,是在灵渠的基础上,拓展老河道,开凿新河道,配套建设现代化的水运设施,形成千吨级的航道,把湘江上游与漓江上游以现代化运河的方式直接联系起来。
(1)分析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2)写出A、B河的名称。分析修建湘桂运河对湘桂两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14.(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将野生棉花作为农作物加以种植的是开创哈拉帕文明(范围见下图)的古印度达罗毗荼人。考古证据显示,哈拉帕人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将棉花纺成棉布、制作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发展到17世纪末期,印度一度控制了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但哈拉帕文明却在种植业以及制陶业、青铜冶炼业等蓬勃发展的情境下,于公元前1750年前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公元前 5000年~公元前1000年时,全球气候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哈拉帕文明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生态灾难说和自然灾害说等几种猜想。
(1)对哈拉帕文明的消失,你支持哪个观点?并加以阐述。(8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八.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二.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九.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六.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七.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三.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十.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五.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一.doc
- 【新课标】2015年高一地理暑假作业二.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卷(三).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卷(十).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卷(四).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卷(五).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卷(一).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二.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三.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五.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一.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攻关篇 题型二 七选五.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