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pdf

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第 27卷第 2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 4月 Vo1.27 N0.2 JournalofPingxiangCollege Apr.2010 主 体 间性 理 论 对 当代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发 展 的启 示 李 青 ‘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摘 要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如何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 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主体 问性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其根源存在于生存本身,它强调把 自我不能看成彼此孤立的 个体 ,而是看成与其他主体的共在 ,它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 ,对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丰富教育 内 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有重要现实意义 。笔者试着从主体 间性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的启 示方面谈几点看法 。 关键词 :主体 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启示 ’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O07~9149(2010)02—0014—03 一 、 主体间性理论的概述 系 ,他认为,主体间性的存在依据在于人的生存本身 , 主体问性的英文名称为 “intersubjectivity”。被 中 因为 “此在 的世界是共同的世界 。 在‘之中’就是与他 国学者作为理论术语翻译过来 ,对应词除了 “主体间 人共同存在。他人的在世界之内的 自在存在就是共同 性”外 ,还有 “主体 际性”、“主观际性”、“主体通性”, 此在 。”“此在 自己本来就是共同存在。此在本质上是 “共主体性”以及 “交互主体性”等等。从汉语言来看 , 共在。”所 以,“此在”不可能单独、孤立的存在 ,“共在 其表面的解释就是 “在主体之间的”、“位于主体之 间 在生存论上规定着此在 。此在之独在也是在世界中共 的”,也就是指事物处于主体之间的一种形态 。但是作 在 。”海德格尔认为主体 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 为严谨的哲学术语 ,这显然不能得其要义 。 共在 ,是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系,是我与他人对 主体间性 (inter--subjectivity)是西方一 些哲学 同一客观对象的认 同。@现代西方哲学中哲学解释学 家为摆脱主体性的困境和危机而提出的。德国现象学 的代表德 国著名哲学家汉斯一齐奥尔格 ·伽达默尔 哲学大师胡塞尔在 《笛卡尔的沉思》中,首次提出主体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阐释主体问性,认为主体间性 间性一词。他认为,主体问性是指在 自我和经验意识 是对解读活动 中作者与读者之间非共时性的沟通。因 之间的本质结构 中,自我同他人是联系在 一起 的, 此,在哲学解释学框架 内,主体 间性理论主要表现为 因此为我的世界不仅是为我个人的,也是为他人 的, 文本的解读,表现为理解、对话和沟通问题 。 是我与他人共同构成的。在胡塞尔看来 ,主体性意味 马丁 ·布伯对 “主体 间性”的开拓 ,在 于他认为 着 自我,而主体问性则意味着 自我共 同体 。胡塞尔认 主体性的 “我一它”关系是非本质的关系,而主体问性 为主体性原则带有个体主义、自私 自利的倾 向,而主 的 “我一你”关系是本质的关系,应从 “我一它”走 向 体间性原则包含有集体主义、互助互利之意,因而极 “我一你”。④ 力主张主体间性原则。① 哈贝马斯认为主体间性问题是交往行动理论的核 海德格尔则试 图以存在论的思维认识方式取代 心问题 。他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在交往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