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城市化》 资料 问题探究 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农村人口 农村地域 城市人口 城市地域 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农村 城市 一 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 1 表现: 对比两幅图,你发现图中城市有何变化? (从等级和数量考虑) 问题探究 升高 增多 1.城市等级: 2.城市数量: 读图思考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 城市等级提升 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 城市化的表现 (1)农民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家乡怎么了? (2)城里有什么条件吸引农民呢?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2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推拉理论” 为什么会形成城市化? 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农村 城市 城 市 化 的 动 力 生活质量低 推力 拉力 生活质量高 用地规模 城市人口 不断扩大 比重上升 产业转移 农田变成厂区 农民变市民 衡量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3 练一练 2007年我国总人口为13.22亿,农村人口为7.28亿。求:2007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13.22-7.28)/13.22=44.9% 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总人口] 城市化 区域经济发展 聚落形态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4 4 城市化的意义 19世纪晚期 二战结束 现 在 18世纪中叶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二 图2.18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特点——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特点——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60%-70% 25%-30% 图2.19 城市化进程示意 注意各阶段城市化水平数值,曲线倾斜程度(斜率),出现的问题 城市化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趋势 出现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 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问题少 发展中国家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速度很快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高、增长缓慢或停滞 中心城区衰落、市中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城市化的时间过程 1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 2 世界灯光示意图 概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城市化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开始时间 所处阶段 当前速度 发展趋势 晚 后期阶段 初期或中期阶段 慢 快 趋缓 加快 归纳概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