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润滑基础油与添加剂化学
潤滑基礎油與添加劑化學
吳堅、許宏彰、劉鎮相、陳中邦/煉研所燃潤組
摘要
潤滑油性能係以基礎油物性為基礎,經功能添加劑的強化,而符
合各種工況的需求。基礎油的性能與其化學組成密切相關,所以優良
品質的基礎油必須經過精煉製程。精製技術由早先的溶劑萃取與白土
吸附製程,已演進到現今的全氫化製程,同時品質也獲得了大幅的提
升。添加劑的性能多為一劑多功,在配方中的增效與拮抗相互作用,
其機轉尚難以理論精確表達。所以迄今引擎機油性能的鑑定,仍是以
引擎台架試驗為主。添加劑公司配方開發,利用試誤法,再佐以實測
印證亦是必要之途。
關鍵詞:潤滑油、基礎油、潤滑油添加劑
前言
滑動面上抹油以減少摩擦,是人類遠古以來就具備的知識。在很
長的一段年代,動植物的油脂一直是廉價又易取得的解決方案。但自
工業革命帶來了蒸氣機,各種產業動力機械相繼出現。鐵鋼機材的廣
泛使用,作動組件間的負荷大幅提升,操作環境如溫度、腐蝕性等,
愈加嚴苛,現代的潤滑與潤滑油技術遂因運而生。
潤滑油為了確保在特定環境中,能夠順利進行其潤滑的目的,所
以除了潤滑外,還須具備許多其他性能。相較古代使用單純的油脂,
現代的潤滑油是以基礎油物性為基礎,經功能添加劑的強化為其技術
核心。主要性能包括:
1. 降低摩擦、磨損,防止燒結― 以油性劑、極壓劑提高
2. 黏度和流動性― 為適應高低溫環境的操作,以黏度增進劑與降
凝劑改善
3. 氧化穩定性― 為因應高溫環境與長期操作,以抗氧劑提高
4. 清淨分散性― 為引擎機油所強調,以清淨分散劑達成
5. 防銹性― 以防銹劑改善
6. 抗泡性― 以消泡劑達成
潤滑油的種類
潤滑劑的分類有多種方式,以形態可分為液體與固體。液體稱潤
滑油,固體稱潤滑脂。潤滑油的功能與應用最為廣泛,但使用時常須
配備油槽。潤滑脂則是將潤滑油以皂基、高分子物或無機粉體增稠劑
而成 ,滑脂不易流動 ,施作定點潤滑時 ,具有簡單 、便利的優點 。
以技術類型、市場型態與用途上分又有車船用油如引擎機油、傳
動油等 ,與工業用油如液壓油、齒輪油、金屬加工油等兩類、這是研
發、生產 、銷售端業者最常用的分類 。
以主體原料區分,潤滑油有礦油基、合成油基、動植物油基與水
基等。礦油基滑油佔市場的絕大份額,合成基原料取自石油工業下游
的石化產品,通常是潤滑油的高端品類。水基油是以石化產品之親水
性衍生物加水混成 ,具備不易燃燒、散熱快或價廉的特性 ,擅場於特
殊工況。動植物油基滑油雖在使用上穩定性較差,但其具有最佳的生
物分解性 ,通常是在特殊水域與環境下的指定使用 。
在應用規格方面,最主要的是黏度的分級,通用的規格有SAE(美
國汽車工程學會)與ISO(國際標準組織)兩種。SAE 又有引擎油與傳動
油兩種 ,我們較常接觸到的引擎機油黏度規格(SAE J300)如附表一 。
所示其中六種 W 字尾者,係賦予低溫流動性的要求 ,以保證低溫氣
候下之正常操作。ISO 則係針對工業機械的應用,將黏度分為 18 級 ,
做為不同操作溫度與負荷下用油選擇的指引 。
表一 SAE 引擎機油黏度等級 ― SAE J300
低溫黏度 高溫黏度
SAE 啟動黏度 泵送黏度 低剪切黏度 高剪切黏度
黏度等級 mPa· s@℃ mPa· s@℃ cSt@100℃ mPa· s@150℃
最高 最高 最低 最高 最低
0W 6,200@-35 60,000@-40 3.8 - -
5W 6,600@-30 60,000@-35 3.8 - -
10W 7,000@-25 60,000@-30 4.1 - -
15W 7,000@-20 60,0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