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反思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而成,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孩子,可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课程。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思维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上进行了创新和大胆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实验器材选择不当 成功的实验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具和器材,但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实验器材选择不正确或者欠妥当的情况。 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同)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这部分内容,通过白醋与小苏打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化学反应。有些教师用一次性塑料杯充当白醋和小苏打反应的容器。但实际上“酸”和“碱”是不能放在塑料容器中的,应盛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玻璃杯)里。 再如,在《磁铁》的实验中,为了说明“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必须将磁铁悬挂起来做实验。可是有些教师用铁架台悬挂磁铁,有些教师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仪器甚至让学生用手拎着磁铁,这些做法都是欠妥当的。 2.混淆基本的科学概念 对科学概念的误解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即使对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很多人也是一知半解。 有一次在五年级下册《光与热》的实验教学中,有学生问“为什么太阳光照在身上热,而月光不热呢?”有位教师回答“因为太阳光是热光,月光是冷光”。显然月光并非物理学上的“冷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形成的。这种错误的解释使学生认为“冷光就是不热的、冷的光”,科学误解就这样产生了。 科学领域中“测量精确度”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科学结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也关系到科学成果交流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有些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忽视测量的精确度,不但质量与重量不分,而且记录数据时也非常随意。 以5.0cm与5cm为例,从数学角度讲它们的数值相同,但在科学上的意义不同,它们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精确度,5.0cm表示十分位数是不确定数值,个位数是确定数值,也就是说它的精确值应在5.0~5.9cm间。而5cm则表示个位数是不确定数值,所以它的精确值在0~10cm之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虽然提倡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但是“通俗科学概念”并不等于“科学误解”。教师一定要注意科学概念的正确性,千万不可草率了事,从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演示实验时违规操作 演示实验时,教师的一切操作都应该符合实验规则,并运用熟练的技巧进行演示。绝对不能出现手抓药品、手取砝码、用手或手帕擦拭光学镜头等违反操作规则的现象,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很坏的影响。 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违规操作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如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有些教师直接将温度计插在水中,不但使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壁和底,而且读数时视线也没有和液面相平。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拿住温度计的上端;观察温度计的刻度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要插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让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壁和底,观测时温度计不要从液体中拿出。 再如,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些教师在转动转换器时,用手指去扳物镜;还有些教师观察目镜时一只眼睁,一只眼闭,这些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转动,用左眼观察目镜,右眼随手进行记录。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强调组内的互相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团队精神,是新课标非常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实验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里热闹非凡,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每个实验小组每次探究活动总是那些成绩较好或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实验,其他人则成了旁观者,有的讲话聊天,有的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有的甚至嬉笑打闹。由于学生在小组探究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实验效果甚微。 走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误区,关键在于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应尽可能将学习能力、性格、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并明确规定小组内每个人的职责,各职责必须定期轮换,这样才能实现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的目标。 5.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创造一个探究性的、安全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每个科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但是学生或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往往会由于仪器失灵或其他原因,使教学和探究过程出现意外。例如,四年级下册《简单电路》的实验教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