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南丧葬仪式中传统文化
陕南丧葬仪式中的传统文化 摘要:死亡作为个体一生最后的环节,被看做是最重要的。丧葬仪式程序神圣而繁琐,充满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本文通过对陕南丧葬仪式的观察和描写,剖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乡村社区的凝聚整合作用
关键词:丧葬仪式;孝文化;饮食文化;道教文化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死亡对于群体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了纪念亡者曾经的社会价值,举办一场仪式就是必要的,不仅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也成为人间通往极乐世界的必经之路。通过对丧葬仪式的认知,笔者剖析丧葬仪式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及其功能,充分发挥它对社会的整合作用
一、传统的丧葬礼俗
广义上的丧葬礼俗泛指丧葬、祭祀等典礼中人们应遵守的礼节[1]。整个丧葬仪式分为三个阶段:葬礼前的准备、正式举行葬礼仪式和三年守孝
(一)葬前的礼俗
送终:当老人临终的时候,儿孙应守候在身边。他们要迅速为亡者穿上寿衣。寿衣一般分为七层,四季衣服一应俱全。且要根据亡者年龄给脚上牵上细线
发丧:将死者躯体停放于灵堂的灵床上,以黄纸覆面。亡者头前摆放瓦盆,多为烧纸用。脚前点燃“长明灯”
报丧:丧家要立即请当地有威望的人主持丧葬仪式。丧家要分头报丧,请法师乐队,找风水先生选墓地、算时辰,扯孝布,箍墓等等。晚辈应即刻穿孝,以麻线束腰
设灵堂、经堂和礼房:灵堂设在堂屋靠后檐内,旁边设礼房,在另一房间内设经堂供道士作法。灵堂的摆放如下:寿材最里,其次为摆设的各种吃食,最外摆放奠酒用品及烧香、烧纸等用品
(二)正式葬礼
入殓:待到算定入殓的时辰,首先用上等的麻纸在棺内铺厚厚的一层,接着铺上棉被,然后儿子托头,女儿托脚将亡者放进去,再放入松柏和竹叶,表示“长青”。再对周围的空隙进行填塞。最后,盖上棺盖,再铺上绣花棺罩
吊丧:根据风水先生拟定的起事日期,亡者的亲属要在起事之后,下葬之前前来吊唁。哭丧是一门极为讲究的“艺术”,抑扬顿挫,边哭边唱出与亡者生前的故事
守夜:亡者的近亲属要彻夜守在亡者的灵柩跟前,表达亲属对亡者的惜别。法师要连续不断地做法事。这个过程大约持续3~7天,根据季节、亡者身份而定
出殡:出殡的时辰一般定在凌晨。长子扛引魂幡于前,其他孝子执哀杖随于后,随葬品尾随前往墓地。灵柩一抬出灵堂,扫丧者要迅速将灵堂内残余的物品由内向外清扫干净,随着出殡的队伍送至下葬处
下葬:将灵柩抬至之前箍好的墓地处,先由孝子铲第一锨土。封土后立石碑,将引魂幡、哀杖插在四周,并焚烧随葬品、扫丧残物以及亡者生前衣物等
(三)服丧
亡者下葬之后,其近亲属还要遵守传统的礼俗为其守丧。如三年之内不得婚娶,不穿红色衣物等
送火:亡者下葬之后的傍晚要在茔墓附近烧火,连续三天,将亡者生前的衣服物品烧尽
“七七”:从亡者去世后每七天家属要在茔墓前烧纸,直到“七七”为止
周年:中国传统讲究服丧三年,在亡者的忌日要祭奠。第三周年之际,要举行重新举行一次类似于葬礼的仪式?D?D“换孝”,由主家准备物品,将晚辈的孝布换下,以示服丧完毕。仪式结束后,将亡者牌位送往墓地
二、丧葬仪式蕴含的传统文化及其功能
作为一种传统的仪式,丧葬仪式中蕴含很多传统文化因素。孝文化和礼文化贯穿始终,饮食文化是丧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仪式的核心是道家文化
(一)孝文化
在传统社会中,“孝”是长辈对晚辈最起码的要求。丧葬仪式中,孝文化贯穿始终。晚辈希望通过大操大办表示对亡者尽最后的孝道。孝子孝女是除了亡者之外仪式中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关注他们的行为是否得体,来评判他们对亡者是否孝敬。“丧礼活动是强化灌输劝孝行善传统道德教育和维护血缘宗法制社会的有力手段”[2]
(二)饮食文化
整个葬礼短则三天,长则七天甚至更久。丧家要根据自身经济能力来准备待客菜肴,为所有前来吊唁和同村帮忙的人准备吃食,共四道程序。①茶果八样,约半小时后撤掉;②凉菜四荤四素,相间摆放;③按一菜一汤顺序陆续上八样荤菜;④撤掉所有盘子,用小碗装精致的小菜,用来吃主食。“坐席”极为讲究,“执客”负责“看席”,邀请尊长者坐“上席”,其他人“围席”。这既考验执客能不能根据主家的亲缘关系判断来者地位,又考验执客是否能根据人们的“熟人圈”安排合适的席位
这种仪式性的聚会充分展现了整个社区以血缘关系为本伸展开来的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在这张网中,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在这场仪式中,丧家是投入水中的那颗石子,散开的涟漪代表着亲疏程度不同的血缘和地缘关系[3]。对于这张社会关系网中的其他成员来说,参加葬礼本身就对社会交往和社会整合具有积极作用
(三)道家文化
在丧葬仪式中,道士会设专门的丧葬道场,为亡者超度灵魂,以期早日升天。道场活动一般从“起事”的第二天开始,丧家接来道士后开始布置经堂,摆上神位、丧家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