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第二章 1.中医治法-和营法的分类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科疾病中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所以和营法在内治法中应用比较广泛。 ★外科常用的和营法主要分活血化瘀法和活血逐瘀法。 ①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红藤。 方剂举例 :红四物汤 适应证: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肿疡或溃后肿硬疼痛不减,结块色红较淡或不红或青紫者,皆可应用,而以急性化脓性炎症迁延至慢性炎症阶段最为适宜。 常见病症如瘀血流注、慢性炎症性疾病,皮肤病之结节、赘生物、肿块、血瘤、紫癜、肥厚、皮肤发硬、疤痕疙瘩,肛门病之血栓外痔、直肠息肉,急腹症之肠粘连,乳房病之乳腺小叶增生症,男性病之前列腺增生症等。 ②活血逐瘀 常用药物:蜇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 方剂举例:活血化坚汤、大黄zhe虫丸 适应证:瘀血凝聚,闭塞经络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患肢末端发凉,痠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则疼痛剧烈难忍,患肢末端坏死或患肢肿痛,肌肤温度增高等。 常见病证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2.中医对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①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②《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③《疡医大全 ? 论阴阳法》: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④从局部证候进行阴阳辨证 局部证候 阳 证 阴 证 疼痛感觉 剧烈、拒按 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血脉、筋骨 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焮热 凉或微热 肿胀形势 高肿突起 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 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 脓液质量 稠厚 稀薄或纯血水 溃疡形色 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或紫暗 从发病情况进行阴阳辨证 发病情况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病程长短 较短 较长 全身症状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溲赤,便秘 初期多无症状,或呈虚寒;酿脓时有虚热 溃后渐消 溃后虚像更甚 舌苔脉象 舌红苔黄脉有余 舌质淡苔少脉虚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多顺 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3.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病因:外感六淫、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外科疾病发病的总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产生病态: ①局部变化:局部气血疑滞,经络阻塞 ②整体变化:脏腑功能失调 ——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局部原发病变所造成的损害 ▲邪正盛衰: ①“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③正气足之全身症状:有高热、烦躁、便结、溲赤、苔黄、舌红、脉实有力等; ③正气足之局部症状:因病而异,如邪实正盛的阳证疮疡,局部高肿根束,焮热灼痛,脓出稠厚,易溃易敛; ④正气不足则表现为阴证、虚证;正虚邪实或正虚邪恋则容易逆变,预后不良。 ⑤正气虚之全身症状:面黄神倦,或潮热盗汗,舌红或淡,脉虚无力等; ⑥正气虚之局部症状:多见患处色白、平塌或坚硬结肿,不红不热,不痛或微痛,溃后脓水清稀淋漓,久不收口,迁延难愈,或毒盛内陷脏腑而为败证。 ☆邪正盛衰与转归:病程转归: 取决于正邪之强弱对比 (1)正胜邪弱 ①早期:如能及时调整局部郁闭的气血, ②中期:能清解托毒外出,疏通病变局部郁闭的气血 后期:促进伤口愈合,不致余邪留恋 ①邪极盛,正虽未虚:邪毒走散入血?走黄 ②正已虚,邪虽不盛:邪毒内陷脏腑?内陷 ③邪正盛衰的变化受治疗用药的影响较大: ④如阳证疮疡初期,过度内服寒凉攻伐药物,常使正气内伤,气血凝滞而毒聚不散。 ⑤重症或久病伤正之后,或热毒伤阴,或脓泄大伤气血,实证阳证可转为虚证阴证,从而导致正邪关系的本质发生变化。 ▲气血凝滞:是指气血运行障碍而致其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动态的变化,因而病理过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②局部气血凝滞——疼痛、肿胀、结节、肿块、出血、皮肤增厚、紫斑等。 ☆气血运行对疾病转化过程的影响: 致病因素 局部气血凝滞消散吸收痊愈 郁而化热热胜肉腐成脓 ☆气血盛衰对疾病的发生及转化的影响 气血盛 气血虚 发病 难 易 起发 易 难 破溃 易 难 收口 易 难 ☆气血阻滞于人体,因部位不同而各具特征: ①阻于肺则咳喘咯血;阻于肝则胁痛;阻于脾胃则呕吐腹胀;阻于膀胱则淋浊、癃闭、血尿;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