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犹太难民后裔感恩佳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犹太难民后裔感恩佳话

一个犹太难民后裔的感恩佳话   “感谢中国,感谢上海,在天塌下来时给我们撑起一把伞。那是把生命之伞,使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请允许我作为犹太难民后裔,向曾经给予我们粮食、同情和帮助的中国兄弟姐妹致以真诚的敬意。”2015年秋天,一次新书交流会上,沙拉 1939年,犹太商人伊麦斯因受到德国纳粹的迫害,辗转来到上海。10年后,他和一位苏北农村姑娘结婚,第二年生下女儿沙拉1岁多母亲改嫁他人,12岁父亲不幸去世,她只好投奔母亲。当时,已经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母亲对沙拉十分冷漠,但沙拉并不在意,她只想好好念书。然而,“文革”开始后,刚念初一的沙拉就被迫辍学了。1971年,沙拉到上海铜厂当了一名搬运工,由于吃苦耐劳,她获评先进工作者。23岁那年,沙拉结婚生子,后来因丈夫有外遇,她毅然选择离婚。两年后沙拉再婚,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由于对方不愿意接纳她以前的孩子,沙拉只好又一次离婚。之后,她有了第三次婚姻。这段婚姻也没能给沙拉幸福,只是让她多了一个女儿。从此,沙拉开始独自抚养3个孩子 1985年,沙拉接到上海市公安局的通知,允许她到任何一个她希望进入的国家。沙拉非常想回到父亲的故里,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和以色列尚未建交,她认为即使去了,也不能为中国人做些什么。于是,她放弃了去以色列 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不久沙拉返回以色列去了父亲的故乡特拉维夫。她初到以色列的日子,困难比想象的多。父亲曾教给她的古希伯来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42岁的沙拉不得不苦攻希伯来语。过了语言关后,沙拉开始摆摊卖上海春卷。1993年5月,沙拉把3个孩子从上海接到以色列,她的春卷生意也越做越好。在从移民局领到了一笔安家费后,沙拉租了房子开了一家中国餐馆 日子好过些后,沙拉便开始帮助在以色列打工的中国人。她积极参与到与中国人相关的社会事务中,比如发挥语言优势,无偿地为以色列司法部和移民局做中文翻译。她把在打工中受伤的中国人送进医院,并为那些没钱的人出医疗费。沙拉的善举让她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嘉奖,还得到时任总理拉宾的接见 做一些对中国有帮助的事情,让沙拉感到幸福。她将孩子送到中国念书,教育孩子也要对中国感恩 2002年,沙拉成为著名的罗斯蒂克兄弟钻石公司驻中国地区的首席代表。后来,这家钻石公司因故想把在中国的业务撤回以色列。沙拉觉得这对中国经济不利,为了让公司留下来,她主动要求降薪,把月薪从5000美元降到以色列最低工资水平的500美元。她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海一位大学教授,后来他们两人相识相恋,于2003年结为连理 最让沙拉感到自豪的是她的子女,两个儿子学成回到以色列,大儿子成了以色列劳动福利部的官员,工作是帮助合法的中国劳工保护自己的权益;二儿子在以色列一所大学教中文,为中以友好发挥着光和热;女儿正在北京念大学 2015年秋天,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沙拉将一尊以她年轻时相貌为原型的雕塑作品――《风雨同舟》捐给了上海市。她同时还向人介绍一尊以《伞 沙拉还写了一首题为《我选择》的诗,抒发她对中国的感恩之情:“其实我可以选择海洋,做大海里的浪花;其实我可以选择耶路撒冷,做哭墙里的风沙;但我选择中国,用自己的生命做琴弦,弹奏我对中国的情愫。” 沙拉在中国虽然遭受了坎坷的人生经历,但她始终铭记儿时作为犹太难民的后裔,中国人民曾经给予她粮食、同情和帮助。所以,她选择了感恩中国。也正是因为她的选择,诠释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她的故事在中国传为佳话。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