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三章ppt课件
第二十三章口腔种植体维护 ·口腔种植的成功标准和相关因素 ·口腔种植修复后的复诊 * 种植修复后的种植体维护是种植修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伴随种植体的一生。同天然牙一样,种植体的健康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维护,口腔种植体维护要及时阻断影响种植体成功的不良因素,早期发现种植体的轻微病变,做到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保证种植体的长期成功。 全面、规律和规范的复诊对所有种植体的维护都是重要的,复诊包括监测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状态,并保持种植体和余留天然牙的清洁,对出现问题的种植体要及时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 本章指出了口腔种植修复后的成功标准,分析了影响成功的相关因素,并对种植修复后的复查方法、步骤和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张雪净 口腔种植的成功标准和相关因素 成功标准 种植修复后如何正确评价种植修复体的状态,判断种植修复的效果,是种植修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统一而客观的标准,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处于争论阶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里介绍其中一个标准。 种植修复后的种植体预后分为以下四类: 1.成功的种植体(successful implant) Albreksson和Zarb1986年制定的标准为:①种植体稳定:②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射区;③术后第1年内骨吸收小于2mm,1年以后平均每年骨吸收小于0.2mm;④无疼痛、感染、神经损伤和感觉异常,无神经管损伤,修复体美观满意;⑤5年成功率大于85%,10年成功率大于80%。 其中,衡量种植体是否稳定要在种植体单独存在,没有与其它种植体、天然牙或修复体相连时测定。如用牙动度仪(pcriotest)检测,PTV应在-8~+lO。 2.有问题的成功种植体(compromised successful implant):成功骨结合的种植体周围粘膜有炎症、增生或瘦管形成。 3.失败中的种植体(failing implant)行性的骨吸收,但种植体仍能行使咬合功能。 4.己失败的种植体(failed implant)种植体周围存在不可控制的感染,种植体松动,不能承受咬合力,影像学检查可见种植体周围有透射区。后三类都属于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或种植体周围炎的范畴,对第四类种植体必须立即拔除,对于第二、三类可以应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 成功相关因素 种植修复与菌斑微生物 种植修复体周围菌斑堆积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图23-1),组织学上,能够观察到炎症细胞渗入和与种植体表面分离的溃殇的龈沟上皮。严重时,种植修复体周围菌斑也能导致种植体周围骨丧失。 细菌可以对种植体周围组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损害。粗糙表面的种植体对此尤为敏感,因为菌斑更容易附着其上。与种植体并发症有关的细菌能够生成胶原酶、类膜岛素物质、细胞外磷酸酶A、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抗趋化物质、IgA和IgG蛋白酶以及脂多糖(内毒素)等物质,通过激活全身和局部免疫反应,间接引起由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害。由于缺少牙周膜,种植体的血供较差,抗感染能力不足,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种植体周围感染效果较差,尤其是对于I类骨而言。 1.成功种植体的微生物学表现 成功的骨结合种植体周围菌斑量通常很少,没有边缘性龈炎。 种植体植入后不久即可在其周围检出微生物,其中85%以上是球菌,球菌中80%以上是革兰阳性兼性球菌。有研究报道,对无牙颌患者的成功种植体周围进行细菌培养表明,其周围的菌丛与邻近牙槽嵴粘膜的菌丛非常相似,其中50%甚至95%以上是球菌,梭形菌的比例不超过8%,能动菌和弯曲菌的比例也不超过8%,未发现螺旋体。 2.失败种植体的微生物学表现 菌斑聚集可以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症反应,牙龈退缩,但有时会发生牙龈增生,进而导致明显的牙槽骨吸收。 10%左右的种植修复失败原因是种植体周围炎,检验发现炎症中的优势菌是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炎症区的细菌中40%~50%为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但现在尚不能断定导致种植失败确切的致病菌。研究证实,失败种植体周围的螺旋体水平有显著上升,此处的兼性杆菌、梭形杆菌属和厌氧菌数量也明显上升。 已在种植体周围病变区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种类有:梭形杆菌(fusobacteria)、螺旋体(spirochetes)、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另外,从这些病损区也能分离出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