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歷史 張騫 第一組 張騫簡介 西漢城固人,漢武帝建元中年任郎官。 「騫為人疆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這是司馬遷在「史記」裡對張騫的評論。由於這種人格特質,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環境,漢武帝決定派張騫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背景 單于統治的匈奴為患 漢初對匈奴用和親通市 惜匈奴國勢日盛 吞併大月氏,被迫遷他伊犁,要向匈奴報仇。 匈奴雄霸西域,成包圍漢室之右臂。 第一次出使背景 漢文景休養生息,國力漸豐,時“天下殷富,財有餘蚱,士馬強盛。” 放棄與匈奴和親等消極政策 實行武力鎮壓。 要聯絡西域民族,採以夷制夷,斷匈奴右臂 聯絡大月氏商量合力攻打匈奴 。 第一次出使經過 張騫率百餘人出使大月氏,但途中遭匈奴所捕,逼他娶胡女為妻。 於匈奴居地過了十餘年,後借機再度西行。 路線: 沿天山南麓西行,越過蔥嶺,大宛,康居,大月氏。 到了大月氏,但月氏王不想與匈奴為敵,所以這次張騫無功而還。 這次為了避開匈奴人,於是改道而回,繞過姜族地區回國。 但再次被匈奴所捕,其後趁機回國。 第二次出使背景與經過 公元前121年,漢大戰匈奴,收復河西的地方。 武帝有徹底剿滅匈奴的意思,所以再通西域,與各國結盟,斷絕匈奴一切補給。 首先交好的是烏孫,是由於烏孫與匈奴不和。 (烏孫本供應馬匹予匈奴) 但烏孫王反對結盟,只同意與漢通使。 第二次出使背景與經過 透過烏孫的關係,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等國。 公元前115年, 張騫返國. 返國路線: 經車師, 跨龜茲, 入大宛, 南至大月氏, 越過蔥嶺, 于闐, 部善等國, 轉回陽關, 敦煌. 同行的還有烏孫的使者數十人.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及貢獻 1 帶來大量西方各地的文化及地理知識 令武帝清楚地形,幫助後期出征,促使出擊匈奴,奪取河西走廊。例:元武3年,派衛青,霍去病征伐匈奴,設油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西域暢通無阻。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及貢獻 2.發現中國巴蜀能與身毒連接 留大夏其間,發現有蜀布,稱來自身毒,歸國後建議開闢西南夷孔道。武帝遣騫發間使四道並出,惜無功而還。 3.收獲豐富 惜張騫無功而還,但令烏孫感漢是一大國,願與通使,而其他西域國亦願與中國結交,紛紛遣使到漢拜會。建立良好外交關係。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及貢獻 4.鑿空偉業 張騫成中國史上首位由政府派赴西域之使者,司馬遷稱其為“鑿空” 。 5.促中西文化文流 鑿空後,西域物產,文化工藝紛紛傳到中國。 物產例:石榴、胡瓜、胡麻等 動物例:大宛汗血馬。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及貢獻 工藝例:琉璃製作,全自張騫後傳入中國。 音樂入傳更豐,橫吹樂器如:笳、笛,又如:琵琶、胡琴等亦傳入中土。 雕刻藝術:犍陀羅藝術、雕刻等。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及貢獻 6.佛教傳入 刺激到天竺的佛教東傳,傳入佛教思想和佛經翻譯(源自大月氏) 洎後的中國思想、文學、繪畫、音樂、日常生活也受佛教影響。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及貢獻 7.打開絲綢之路 大量絲綢向西域傾銷,質料優量,受西方喜愛。 安息亦靠操縱絲綢貿易為生,中國商品已推銷至地中海之東北及北岸地區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及貢獻 8.中國技術西傳 鑄鐵技術源絲綢之路傳至大宛、康居、安息等地。 穿井開渠之灌溉方法,傳至中亞及印度。 9.使漢朝聲威震異域 於北宋朱彧萍州可談中所記: “漢威令行於西北,故西北呼中國為漢” 張騫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探險家。 他的出使象徵著漢族向西域的首次探索,同時代的史家司馬遷稱此舉為「鑿空」。 雖然未完成聯絡大月氏及烏孫的使命,卻使漢朝能夠更了解西域國情,與諸國建立友好關係,對中西文化交流有重要影響。 張騫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張騫出使前,中國與西域可能已存在小規模的交通關係,但張騫兩次出使,有意識、有計劃地要打通西域,與前此因易或民族遷移造成的中西交通,意義不同。 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是由張騫開拓出來的。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 總結 總括而言,張騫聯絡大月氏、烏孫等西域各國以切斷匈奴右臂的任務雖然失敗,但他對拓展絲路,促進貿易及助破匈奴等各方面卻帶來不少正面影響。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西方輸入的文化,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對後世影響至為深遠。 * * 「鑿空」之舉,天山南北地區第一次與中國有交通,中原與西域之經濟、文化交流漸頻密 成就 最遠至大宛、大夏 終至 1.初為匈奴所擒,未得要領 2.後各國與漢通好 經過 1.第一次欲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2.第二次欲招引烏孫以對抗匈奴 目的 1.公元前138-126年(13年) 2.公元前119-115年(4年) 時間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