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课件
如发送电子邮件由几个协议提供支持。其中每个协议都遵循这些要素。 * ?系统:网络中有自治能力的计算机或交换设备。从拓扑学的角度,往往也把它叫做网络结点,或简称结点。 ?实体:每一层中的活跃元素。 ?协议:协议是关于同一层次的对等实体之间的概念。 * * 原语是不可再细分的意思。服务是由一系列的服务原语来描述的。 * ?连接:就是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 面向连接服务比较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 无连接服务特别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 早在最初的ARPANET设计时即提出了“分层”的方法。 1974年,美国的IBM公司宣布了它研制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简称为OSI。 * 1. 机械特性:指网络接口形状等,主要用来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2. 电气特性:包括信号电平,脉冲宽度,频率,数据传送速率,最大传送距离等,如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3. 功能特性:描述物理设备的功能,如接口引脚的功能作用等。 4. 规程特性:指事件发生的合法顺序,主要用于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如信号时序,应答关系,操作过程。 * 对共享信道的访问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和介质访问控制两个子层,由MAC子层解决共享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 *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路由选择功能,即选择最佳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报文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目的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即实现可靠的主机到主机的数据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容量、交换结点中的缓冲区和处理机等,都是网络资源。拥塞: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 * 在一个不太可靠的通信子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它屏蔽通信子网的不同,使高层用户感觉不到通信子网的存在。 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但从网络功能或用户功能来划分,则运输层又属于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运输层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关键的一层, * 会话层允许在不同主机上的各种进程间进行会话。 * 例表示人名用字符型数据,表示货币数量用浮点数数据等等,不同的计算机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为让采用不同编码方法的计算机能够进行交互通信,可以采用抽象的标准法来定义数据结构。表示层关心的是数据传送的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其仅完成语法的处理,而语义的处理是由应用层来完成的。将欲交换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变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 * 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种不同类型的终端和M种不同类型的主机,为实现它们之间的交互通信,要求每一台主机都得为每一种终端设计一个专用的软件包,最坏情况下,需要配置M x N个专用的软件包,显然这种方法实现起来很困难,为此,可采用建立一个统一的终端协议方法,使所有不同类型的终端都能通过这种终端协议与网络主机互连。这种终端协议就称为虚拟终端协议。 * * 0SI试图达到一种理想境界,即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只要都遵循这统一的标准,全世界的计算机就都将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互连和交换数据。但是现今规模最大的、覆盖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并末使用OSI标准。 * ARPANET最初设计的TCP称为网络控制程序NCP,在上面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报文(Message),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传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随着ARPANET逐渐变成了Internet,NCP就演变成了今天的TCP。 * 也就是说,这两个协议在发送数据时,其协议数据单元PDU都作为下面IP数据报中的数据。在接收数据时,IP数据报将IP首部去掉后,根据上层使用的是什么运输协议,把数据部分交给上层的UDP或TCP。 * 该兼容协议继承了IPX/SPX协议的优点,更适应Windows的网络环境。 * * 3.4 OSI与TCP/IP对比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TCP/IP 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照关系: 都是层次结构模型:协议分层; 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且它们的功能相似; 都能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传输层以上是面向用户应用的,以下各层的面向通信的; 相同点: 3.4 OSI与TCP/IP对比 两者所划分的层次数不同,TCP/IP包括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