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病毒的遗传分析 3学时 第一节、病 毒 概 述 一、病毒的一般特性与类型 1、病毒的一般特性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单独一类.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外壳所必须的核糖体,所以必须感染活细胞,利用宿主的代谢合成机器、能量和合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底物,才能合成新的病毒后代。 病毒 = 蛋白质外壳 (衣壳) + 核酸 (DNA或RNA) 2、病毒的类型 在遗传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噬菌体 三大特点:繁殖周期短、易得大群体、基因组小。 SARS病毒——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个单一的RNA分子。这种RNA和N蛋白共同组成病毒,有三个结构蛋白,属糖蛋白。 冠状病毒的特点是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出现变异正是由于这种很高的重组率。 禽流感病毒 二、噬菌体的繁殖 2、温和噬菌体的侵染周期 温和性噬菌体中λ和P1噬菌体各代表了一种略有不同的溶源性类型 温和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有两个: 一个是溶源性周期,即在噬菌体侵入后并不裂解细菌,而是将其DNA分子整合到细菌基因组DNA上,这样的噬菌体叫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叫溶源性细菌。 溶源性细菌有两个特点:一是免疫性,二是可诱导 另一个是裂解周期,即在有关因素诱导下,原噬菌体基因依次表达,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裂解细菌细胞后释放出来。 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的原噬菌体仅少数基因活动,表达出阻遏物关闭自身其它基因 P1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T7 噬菌体 三、噬菌体的突变型 1、条件致死突变型 能够得到的噬菌体突变型有形态突变型(噬菌斑大小、边缘清晰度、透明程度的变化)、寄主范围突变型和条件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些条件下是致死的。使条件致死突变型噬菌体不能存活或繁殖的条件叫限制条件;条件致死突变型噬菌体能够存活或繁殖的条件叫许可条件。 常见的条件致死突变型有两种: ①温度敏感突变:热敏突变→限制条件≥40℃ 冷敏突变→较低温度下致死 ②抑制因子敏感型突变sus:噬菌体发生了无义突变 许可条件→宿主菌带有抑制因子(su+) 限制条件→宿主菌没有抑制因子(su-) 2、噬菌斑形态和宿主范围的突变型 ①噬菌斑形态突变型 ②宿主范围的突变型 宿主范围的突变型其本质也是条件致死突变型之一。 T4噬菌体rⅡ突变侵染大肠杆菌B能产生大的噬菌斑,侵染大肠杆菌K是致死的,侵染S产生小的噬菌斑。 抑制因子敏感型突变sus实质就是无义突变,即编码氨基酸的正常密码子突变成了终止密码: →UAA:赭石突变、→UAG:琥珀突变、→UGA:乳白突变。 宿主菌的无义抑制基因su+也是一种突变基因,即携带某个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突变成了与一个终止密码互补的特殊反密码子,与噬菌体的无义突变能互补配对,合成正常长度的蛋白质。 无义抑制当然也会使其它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变得更长,但正常(野生型)蛋白质仍占多数。 第二节:噬菌体染色体作图 一、噬菌体突变型的两点测验 2、由于h–和h+均能感染品系1,用T2的两个亲本h–r+和h+r–同时双重感染品系1,即可得到重组型噬菌体。 h-r+ × h+r- ↓品系1 h-r+ h+r- h-r- h+r+ 不同速溶菌的突变型在表现型上不同,可分别写成ra-、rb-、rc-等,用rx–h+×rx+h- 获得试验结果列于下表: 杂交组合 各基因型(%) 重组值 r-h+ r+h- r+h+ r-h- Ra-h+×ra+h- 34.0 42.0 12.0 12.0 24.0/100=24% Rb-h+×rb+h- 32.0 56.0 5.9 6.4 12.3/100.3=12.3% Rc-h+×rc+h- 39.0 59.0 0.7 0.9 1.6/99.6=1.6% 二、噬菌体突变型的三点测验 Kaiser(1955)最先进行l噬菌体的重组作图。紫外线照射处理?获5个l噬菌体突变系,产生不同噬菌斑: co1系:中央环之外部分表现清亮;co2系:更浓密的中央环 λ噬菌体的基因组遗传图 2、噬菌体突变基因的重组特点 1)、两个亲代对子代的遗传贡献很难完全相同 两个亲代对子代的遗传贡献,取决于进行双重感染时两个亲代噬菌体各自的用量 噬菌体的用量 = 裂解液的滴度×体积 分离群体:亲本型Ⅰ的量 ≠ 亲本型Ⅱ的量 2)、不能区分子代噬菌体是第一代还是第几代 噬菌体在DNA复制以后即进行基因重组。一个受到双重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噬菌体不断地重复着“复制?重组”循环,直到噬菌体DNA 被外壳蛋白包装起来为止。一个裂解前的宿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销售行业述职报告5篇.docx VIP
- 英语必备词汇(思维导图版).doc VIP
- 汽油、柴油仓储及50万吨_年甲醇汽油调配添加剂调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oc VIP
- GB T 3810.1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 耐污染性的测定.docx VIP
- AIAG 第三版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培训教程-学员版.pdf VIP
- 文件检验相关知识试卷涵盖检验准备鉴定等内容.doc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总结.pdf VIP
- 2024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专任教师岗位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工业碳排放绩效研究.pptx VIP
- 瓦楞纸板箱生产环境质量控制手册与程序汇编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