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船体结构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船体结构课件

甲板结构受总纵弯矩的拉、压作用、受货物、设备重力和波浪冲击力等外力作用,是保证船体总纵强度和船体上部水密的重要结构。 五、支柱 是舱内的竖向构件,作用是支撑甲板骨架,承受轴向压缩力,保持船体竖向形状。 支柱的上端位于甲板纵桁和横梁的交叉节点处,下端在船底纵桁与肋板的交叉节点处。上下层甲板间的支柱一般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 载运大件货的舱,采用悬臂梁来代替支柱。 6.梁拱和舷弧 1)梁拱 ①概念:简称为甲板的横向曲度。 ②作用:增加甲板强度;便于排泄甲板积水和增加储备浮力。 ③取值范围:一般在船宽(B)的1/100~1/50之间,干货船的梁拱通常取B/50,客船的梁拱取B/80。 舷侧结构:指连接船底和甲板的侧壁部分,是保证船体的纵向强度、横向强度,保持船体几何形状和侧壁水密的重要结构。 舷侧结构有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两大类,主要组成部分有:舷侧外板、肋骨、强肋骨、舷侧纵桁、舷侧纵骨及舷边等。 三、舷边 舷顶列板与甲板边板的连接处称舷边。连接方法有下列三种: 1)舷边角钢铆接法 是将等边角钢(舷边角钢)的两边分别与舷顶列板和甲板边板铆接。但工艺复杂、工作量大,后改用扁钢代替角钢,即先将扁钢垂直焊接在甲板边板上,再把扁钢与舷顶列板铆接。 船舶的防水抗沉结构与设备有双层底、水密横舱壁、各种开口的水密装置(水密门、窗)和舱底排水设备等。 2.双层底(double bottom) 海船要求尽可能从防撞舱壁到尾尖舱舱壁设有双层底。 双层底的设置使船舶一旦船底破损,只限于双层底进水,船舶仍有足够的储备浮力和稳性。 在船舶正浮时,用手动操纵装置将滑动式水密门完全关闭的时间应不超过90s,动力滑动式水密门完全关闭的时间应不超过60s,且应满足在船舶向任一舷横倾至15°时也能将门关闭。操纵处所如看不到门的关闭情况时应设有指示器。 客船上每一动力滑动水密门的最大净开口宽度一般应限制为1.2m。 ④纵骨架式舷侧且舱深超过10m时,设置开孔平台,或在每根强肋骨处设置强胸横梁。 ⑤当首尖舱被用作液舱且其最宽处的宽度超过0.5B时,应在中纵剖面处设置支撑构件或制荡舱壁。当舱长超过10m时,应在舱内设置横向的制荡舱壁或强肋骨。 当L≥65m,且最小首吃水小于0.04L时,其首垂线向后的船底平坦部分加强措施是: ①横骨架式双层底,每档肋位 处设置实肋板和间距不大于3 档肋骨间距的旁桁材。 ②纵骨架式双层底,每隔一档 肋位处设置实肋板和间距不大于3倍纵骨间距的旁桁材。 ③单层底,设置间距不大于3 档肋骨间距的旁内龙骨。 ④加厚船底板。 3)首尖舱外的舷侧加强 对横骨架式舷侧,从距首垂线0.15L至防撞舱壁区域内的舷侧结构加强:设置间断的舷侧纵桁或加厚舷侧外板。 4)船首底部的加强 二、尾部结构 1.尾部结构的形状 尾部一般有三种形状: ①椭圆型尾:船尾有短的尾伸部,折角线以上呈椭圆体向上扩展。 ②巡洋舰型尾:有光顺曲面的尾伸部,利于减少阻力,保护车叶与舵叶,广泛采用。 ③方型尾:尾端有横向的尾封板,近年来商船广泛采用,如集装箱船。 ↑ 椭圆型尾 ↑ 巡洋舰型尾 ↑ 方型尾 2.船尾结构的加强 船尾结构:指尾尖舱舱壁以后的区域。 作用(要求):①承受水压力;②车叶转动时的振动力和水动力;③舵的水动力及车叶与舵叶的荷重;④会拢外板。 1)尾柱 位置:位于船尾结构下部的最后端。 作用:会拢外板;支撑和保护 车叶与舵,并承受它们工作时 的振动力和水动力;可增强船 尾的结构强度。 连接:上端与尾肋板或舱壁连 接,底骨向船首方向延伸至少 三个肋距并与平板龙骨连接。 结构:采用铸造件,大型船舶 尾柱先分段铸造再焊接装配。 ①每档肋位处设置厚度较首尖舱肋板加厚1.5mm的实肋板。 ②横骨架式舷侧,设置垂向间距不大于2.5m的强胸横梁和舷侧纵桁或开孔平台;纵骨架式舷侧,设置适当数量的强横梁。 ③尾尖舱上部和 尾突出体或巡洋 舰尾的纵中剖面 处设制荡舱壁。 2)尾尖舱舱内的加强 3)尾尖舱上面的舷侧加强: 设强肋骨、间断舷侧纵桁或加厚舷侧外板。 尾突出体作用:扩大尾部甲板面积;便于安装舵机,保护车叶和舵;改善航行性能。 三、轴隧、尾轴管和轴包架 1.轴隧 作用: ①保护推进器轴; ②可作为机舱至尾室的通道,便于人员对尾轴和轴承进行保养和维修; ③尾室后端近尾尖舱舱壁处设有向上直通至露天甲板的应急通道(即逃 生孔),既可作应急时逃生用,也可通风。 特点:中机型船的轴隧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