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文献目录.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文献目录 (一)先秦文学批评 重要研究资料简介 1,《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作者:顾易生 蒋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简介:《中国文学批评史》共七卷,这套丛书是目前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本书是其中第一卷。本书的特点是描述历史全面,文献资料翔实,理论分析透彻,是全面了解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理论状况的重要资料。 2,《中国文学理论史》(一)(作者: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简介:《中国文学理论史》共五卷,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观点较新的古代文论教材。本书是其中第一卷。其内容着重于评述古人的文学理论,对先秦时期儒、道两家文学思想给予了充分、透彻地分析,特别是对老、庄的文学思想和影响作了不同于前人的新评价。 3,《先秦两汉文论选》(作者:张少康、卢永璘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简介:本书先秦部分是这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的选集,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原始面貌,是了解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原始文献的重要资料。 4,《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作者: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简介:这是一部富有创意、推陈出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此书先秦部分集中论述诸子对礼乐文化的不同看法,从而表现出中国古代思想家从政治与文化一体化的思维去探讨文学理论问题的特点。 5,《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先秦两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本书分绪论、先秦、两汉三个部分。依据人的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根源这一基本观点,论述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线索,确立中国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认为在禅宗诞生之前,中国美学以儒、道、楚骚美学思想为三大主题王乙老子言辩之美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蒋凡张小平《周易对古典美学和文论批评的影响》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鲁洪生邸艳姝孔子诗说研究——兼论孔子诗说对儒家诗论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姚小鸥《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文艺研究》2002曹道衡读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程勇内圣外王之道与儒家文论话语构建的原初向度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期; 17,章必功,李健:《中国古代审美创造“物化”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8,易小斌:《老子及其思想辨正》,《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19,马银琴:《孟子诗学思想二题》,《文学遗产》2008年第4期; 20,赵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辨》,《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 著作: 1,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957年版3,熊铁基、马良怀、刘韶军:《中国老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年版2002年版; 6,赵敏俐:《周汉诗歌综论》,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7,李炳海、张庆利:《先秦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 9,刘绍瑾岳麓书社2007 年2005年第4期; 19、冷卫国:《赋中论赋的汉代赋学批评的另一种形式》,《文学遗产》2008年第3期; 20、毛宣国:《汉代诗经历史化解读的诗学意义》,《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著作: 1、凌稚隆:《史记评林》,明万历五年刻本; 2、凌稚隆:《汉书评林》,明万历九年凌稚隆刻本; 3、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4、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陈引池:《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6、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田守亮、饶曙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 8、李道显:《王充文学批评及其影响》,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版; 9、王晓华等编:《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10、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论资料编选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重要研究资料简介 1,《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作者: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 简介: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代表著作之一。全书详尽勾勒了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间文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嬗变的内外原因,清晰归纳了各时期文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展状况重要资料。 2,《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作者:蒋凡 杨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简介:《中国文学批评史》共七卷,此套丛书是目前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本书是其中第三卷。本书的特点是描述历史全面,文献资料翔实,理论分析透彻,是

文档评论(0)

zhoujia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