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u(bpy)3 掺杂的核壳型 Ag@SiO2 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第 26卷第 9期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Vo1.26No.9
2010年 9月 CHINESEJOURNALOFINORGANICCHEMISTRY 1612.16l6
Ru(bpy)3掺杂的核壳型Ag@SiO2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尹东光 刘斌虎 张 礼 谢春娟 张 乐 胡 艳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三联毗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 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紫外一可
见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稳定性和表面氨基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单分散性 良好 ,呈规则球状、粒径为(6O±
5)llm,由于银的金属增强荧光效应,相对没有银核的Ru(bpy)3掺杂的SiO 纳米粒子,其荧光强度增强了2倍.光稳定性也有所
提高。
关键词 :Ag@SiO:纳米粒子 ;反相微乳液法 ;三联吡啶钌 ;金属增强荧光效应
中图分类号:0614.122;O61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861(2010)09.1612.05
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Ru(bpy)~-DopedCore-Shell
TypeAg@SiO2FluorescentNanoparticles
YINDong—Guang LIU Bin-Hu ZHANGLi XIE Chun—Juan ZHANGLe HUYah
(CollegeofEnvironmentalandChemicalE,neering,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Abstract:Ru(bpy)3-d·opedcore—-shelltypeAg@SiO2fluorescentnanoparticleswithaminogroupsonthesurfacewere
preparedbywater-in—oil (W/O)microemulsiontechnique.Resultsfrom 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
iq
_ uoresceneeandUV—Visspectroscopycharacterizationsshow thatthenanoparticlesaremonodispersed,spherical,
andinsizeof (60+5)nm.Incomparisonwithcontrolsampleofsilicananoparticleswithoutsilvercores,the
presenceofthesilvercorescanincreaseapproximately2.0一foldthefluorescenceintensity.Moreover,thepresent
nanoparticlesaremorephotostablethanthecontrolones.
Keywords:Ag@SiO2nanoparticle;W/Omicroemulsion;Ru(bpy)3;metalenhancedfluorescence
0 引 言 果将许多荧光染料分子包裹在 同一个硅球 中制备
成核壳型荧光纳米颗粒 .可以大大提高荧光强度与
以有机荧光染料作为荧光探针的荧光检测在 检测灵敏度 。而且 由于二氧化硅壳层的作用 ,这种
生物科学.生物工艺学.以及诊断学等领域是常用 纳米荧光探针具有 良好 的稳定性 、水溶性和生物相
的分析测试技术 .但对超微量 目标分子或弱荧光分 容性 ,在生物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子体系.传统的荧光检测技术由于检测灵敏度等原 贵金属具有金属增强荧光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e%5e%252+在水、甲醇和乙醇中结构性质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pdf
- BEA双沸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甲烷选择性还原NOx中的应用.pdf
- BDO装置副产正丁醇回收精制工艺技术开发.pdf
- Bi Ti n 3O 掺杂BaTiO3基X8R陶瓷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pdf
- Bi12SiO20光催化降解气相苯.pdf
- Bi2MoO6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pdf
- Bi2O3改性SiO2涂层对环己烷超临界裂解结焦和燃烧性能的影响.pdf
- Bi-Pt催化剂在H-mordenite载体上的甘油选择性氧化.pdf
- Bi2O3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pdf
- Bi2O3/Al2o3纳米复合物的声化学合成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