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蒙绘画艺术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王蒙绘画艺术特色

论王蒙绘画的艺术特色   摘 要: 本文论析了王蒙绘画的审美风格,认为他以繁密线条、笔墨的发挥表现其主体意识的美学观念,将客体转化为主体的意念表现,打开现实通往幻想的路,把江南山水拓展得深邃幽远。王蒙善于设色作品的创作,笔法更强调“写”,以这种笔意表现作品中内敛含蓄的力 关键词: 王蒙 艺术特色 艺术成就 元四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潘天寿先生在谈到元四家时说:“四大家各立门户,始完成所谓之风者,达吾国山水高潮。”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其中认为王蒙和黄公望一样是元代绘画的革新者,王蒙在宋画向元画的过渡过程中起到稳定发展的作用,王蒙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占据画坛的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画家造成了巨大影响 一、王蒙的绘画风格 元代文人水墨山水画是在当时特定文化氛围、审美意识形态支配下形成的典型艺术表现方法,元代绘画不再满足于宋人“图真”的审美观点,绘画从“图真”变为了表现,绘画题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山水画已经成了画家的寄情手段。王蒙的绘画风格同时就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也就是所谓的“笔墨因兴会而发,兴会所在,即性情之所寄”的文人风格。王蒙风格形成是继承他人和积累的结果 王蒙山水艺术特点和他所处时代的审美标准是息息相关的,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王蒙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 繁线密点、焦墨渴苔、层峦叠嶂 在王蒙山水画中运用皴法繁复,多用解索皴,同时取牛毛、披麻、卷云等皴法的用笔特点,用形似蚯蚓的蜷曲线条,细秀又雅逸,不失苍劲之美。密点主要表现在焦墨大点,用散笔、开花笔、渴笔打底,常和淡笔皴山相结合,山头、树木或聚或散以干、湿、浓、淡、光、毛不同类型的丛点。王蒙山水画的基本艺术语言,以繁密的手法写意,但又不游离于物象的理,不再置于外部世界和摹写物象的表面。所谓的“繁”仅仅是他追求住客统一、物我相容的一种方式,画家以此建立自我个性的画面框架和审美秩序。王蒙山水作品交织着对传统技法的延续和更新,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自然界的多种形质,创造一种境界。他以董巨为宗,亦兼取北宗的技法。始终以丘壑深密、层峦叠嶂方式不断补充其繁线密点技法,恽寿平称此法为“麻皮细皴破笔点刷” 王蒙为表现千峰万壑的“密体,多用高远结合深远的方法,使层层茂密苍茫的境界得以充分体现。但他也用南宋时颇为流行的截取式山水布局法。王蒙画法多变,亦粗亦细,有工有写,也有很小一部分借鉴了南宋院体画的笔墨和构图的作品。王蒙常常是繁在整体丘壑,局部用笔却是简的。正如清人钱杜所说: “云林似简而繁,山樵似繁而简。” (二) 将浅绛法推向精致优雅 从宋元绘画风格来看,宋人爱画春山,元人爱好秋景,宋人色墨并重,注重色彩感染力与笔墨造型的统一性。浅绛山水画法最初由黄公望发扬光大,成为当时最适合表现秋景的一种画法,受他的影响,就有了元人多写秋景的说法。这种画风和赵孟?\对“简率”画风的开拓有关系,如赵孟?\的名作《鹊华秋色图》就用的是浅绛画法,同样着重表现“秋色”。王蒙继承并发扬了这种着色方法,他的作品《葛稚川移居图》、《具区林屋图》、《素庵图》等都是浅绛着色的秋景作品,山石都染了淡赭石,树叶用朱砂和华青点染。有人说王蒙的秋景作品“树树皆红叶,山山尽赭调”,但是王蒙的每幅作品的画法都有变化。如《葛稚川移居图》和《具区林屋图》两幅画朱砂、华青染树叶,是在墨线勾好叶丛的基础上进行的。王蒙浅绛山水勾、皴和色彩配合得很谐调,秋意盎然,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向着精致优雅的方向前进 二、王蒙的艺术特色在后代的继承、发展 明末清初是我国山水画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史尚古的高峰期,研究、临仿都很盛行,王蒙这样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文艺巨人自然是备受尊崇的。清代的文人画家们从王蒙风格中抽取了几个基本的绘画元素,由此生成一种新的程式化的构成形式,作为他们自己作品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是繁复的牛毛、解索皴法。另一个是王蒙山水前景中常出现的那种高大平顶松树的描写。清人所仿王蒙画风,更多是在笔墨上,王鉴是其中的代表,他所仿的《松荫秋壑图》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山石皴笔用的是牛毛皴,表明了王鉴在皴法用线上对王蒙皴法用线显而易见的参照 清代画家们通常是有变化地临仿王蒙作品,通常的长幅立轴有很多变成了小册页,几乎每个画家都有这样的册页,用以临习前辈高人的笔意,而王蒙恰恰就是那几个常常被画家们精心研习的前辈之一。他的山水中常用的平顶松前景,渴笔皴擦远处山石、峰壑的方法很快就流传开来,甚至被当做王蒙山水的独特符号。王原祁、恽寿平等都有很多这样的册子,构图都有不同程度的变体,但几乎都有平顶松的前景,渴笔皴擦元初山石沟壑,可见王蒙在清初画家中的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为很多人提供了灵感,清初画家在心里憧憬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