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建构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建构 [摘要]以村寨聚落为根基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规划进程中的传承发展与调适更新是其现代最主要的变化。云南勐养镇曼掌村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文化农庄,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意集中在村寨进行展示和对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农庄规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他村寨的借用,传承主体为适应文化农庄进行的改变,旅游市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馈,共同建构着这一场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曼掌村;文化农庄;建构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planning, the heritage, the development, the adjustment and the updat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takes the village as the basis, are the main changes in the modern society. Mangzhang village, Mengyang town, Yunnan province, as the cultural farm of nation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Da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as showed and outward communicated together in the village particularly.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borrow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other villages under the planning of cultural farm, the changes of inheritors to adjust cultural farm and the respond ab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ourism market, are both constru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period.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anzhang village;Cultural farm;Construction
曼掌村隶属于云南省景洪市勐养镇曼井坎村,地处勐养镇南部,属于坝区村,四周高山围绕,西南高、东北低,南养河从西南向东北流经(图1)。 村寨现有120户483人,土地面积4309.9亩,耕地1074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玉米、橡胶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曼掌村傣语意为“大象寨”,古时候曼掌村是勐养镇地方土司组织训练部队的基地,由于傣族地区战时的坐骑是大象,大象统一栓在曼掌村,寨名由此得来。曼掌村有着浓郁的傣族村寨特点,民族文化保存完好,民风淳朴
2014年,云南省文化厅文化农庄试点项目正式落地曼掌村。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傣族传统民居,挖掘、提升具有傣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发挥村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家家是传习馆,户户是加工坊,楼楼是展销点,个个是文化人”1,将曼掌村建设成为傣族传统文化博览园、生态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示范村、非遗传承基地。在文化农庄建设中,文化成了集体经济增长、村民致富的重要方式,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生态良好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非遗传承与文化农庄
非遗在村寨中的生成、发展、消失或再造是一个地方文化变迁的缩影。在这一过程中非遗的传承场域、承载主体、组织力量等皆发生变化。按照时代划分,可以分成沿袭传统的乡土社会时期和与外文化极剧交织碰撞、交流交融的现代化时期。村寨传统乡土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稳定,非物质文化在村寨中逐渐形成并沿袭。非遗在村寨中的功能以服务村民为主。在曼掌村,乡土社会时期沿袭了傣锦制作和章哈唱歌两种非遗。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传统沿袭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渗入也在现代化时期进行着新的建构,伴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频繁,即使再封闭的村寨也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消解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然而,作为“地方性知识”的非遗“也并非必然是软弱无力易被改造的”2。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政府、文化精英依据村寨文化,结合旅游、商业、媒体等手段,探寻现代的发展方式
作为村寨“地方性知识”的非遗与国家宏观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力量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