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欠发达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选择与区域带动效应——以豫皖省际边缘区为例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20 11:08:06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848.P1108.020.html
第35 卷第6 期 地 理 研 究 Vol.35, No.6
2016 年6 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June, 2016
中国欠发达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选择与
区域带动效应
——以豫皖省际边缘区为例
1 2
韩玉刚 ,叶 雷
(1.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芜湖 241003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 241003 )
摘要:中国省际边缘区由于边缘性区位条件、增长核心缺乏、发展政策缺位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对省域核心区而言一般较为落后。豫皖省际边缘区是中国较为典型的“弱弱型”省际边缘
区,核心城市实力弱小、相互联系有限、空间经济结构松散,急需遴选核心城市,重构区域空间
结构,以推进豫皖省际边缘区的快速发展。基于此种思考,从城市规模、商业服务、公共服务、
交通通讯4 个维度构建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测度豫皖省际边缘区
城市中心性,利用场强模型和GIS 技术划分城市腹地。结果表明:在豫皖省际边缘区城市中,阜
阳市中心性得分总分最高,在城市规模和交通通讯方面得分领先于其他城市,具有建设成豫皖
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内部基础;阜阳市的腹地面积最大,直接腹地跨越了阜阳市市域、豫皖
省界的范围,触及豫皖省际边缘区的所有城市,具有建设成为豫皖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外部
环境。最后结合阜阳市内外发展条件,从跨界空间整合、内外交通组织、产业联动协同、经济社
会示范4 个方面,分析了其对豫皖省际边缘区的区域带动效应。
关键词:核心城市;城市中心性;城市腹地;豫皖省际边缘区;阜阳市
DOI: 10.11821/dlyj201606010
1 引言
中国的省际边缘区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在交接处所构成的特定的地理
[1]
空间 。由于边缘性区位、省界的刚性约束,以及核心城市实力弱和政策因素等的叠加影
响,省际边缘区在中国大多是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省与省核心区域之间的
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低谷区。在当前开放型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交互作
用下,省际边缘区要实现转型、快速发展,首先应当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遴选和培
育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重构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区域核心城市是理顺区域经济空间
秩序、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缩小区际经济差距的重要支点,其在交通运输、商业服
务、产业组织、信息集散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与周边地区保持着紧密联系。区域核心城市
在区域发展中的突出功能可概括为集聚功能、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创新功能四个方
[2,3]
面 ,区域核心城市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区域核心城
市的重要程度,一般可以通过 “中心性”来衡量。中心性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经济地理
[4]
学家Christaller 提出 ,是指城市为其以外地区提供服务的相对重要性,是衡量城市在特
收稿日期:2016-01-13; 修订日期:2016-04-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