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思想史6.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思想史6

第六讲 城市研究的兴起与繁荣 (1960s-1980s) 第一节 城市研究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一、古典时期的城市研究:帕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帕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与资本积累理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被称为城市社会学最伟大和最早的杰作之一。 建立了城市物质空间条件尤其是基础实施与城市穷人的生活条件及社会组织等的关系。 《共产党宣言》 三、Weber的合理性与官僚体系理论 目标:组织结构的理性化 理想型的官僚组织模式所具有的特点: 组织中的人员有固定的和正式职掌并依法行使职权; 组织的结构是以层层节制的体系; 人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人员的选用与保障 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人员薪给与升迁。 四、Simmel的城市研究 《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他认为:“大城市型的个性心理学基础由神经刺激的强化而形成,这种刺激产生于外部和内部刺激快速而不停顿的变化”。过度刺激会导致多种疾病,为了应付这种状况,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减少刺激。 这些方法主要是次属角色关系。次属角色是那些非个人的、特殊的和不包含感情的交往方式。在次属角色关系中,一个人对某一境况作出的反应并非是个体的。 为了支持次属角色对刺激的减少,城市中工作地点和生活区彼此分离,这样,通过在另一个区中工作时可以忽视生活区中的要求这样的方式,将生活分割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以避免不同的角色行为和角色期望在同一时间内互相重叠。分割功能通过划分成阶段并允许个体忽视那些不平等的条件而简化生活。 减少刺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对理性(rationality)和货币的强调。在大多数社会状况下,人们期望逻辑地而不是感情地交往,同样,货币把所有商品的价值减少成单一的共同属性,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可以货币来客观表示。在这样的状况下,人已经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被割裂开来,个人之间的交往绝大部分是对象化了的次属角色关系。 第二节 现代早期的城市研究: 芝加哥学派 一、人文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人文生态学“论述人类和机构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ships)的空间方面”。 就整体而言,人文生态学主要关心的是检验在社会中特定角色和功能(现在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互依赖性。 以人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描述人群与他们的物质环境(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 二、人文生态学的城市社会理论 Park感兴趣的是社会行为怎样形成物质和空间结构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 在生态区位(ecological location)的意义上,空间对于经济优势的追求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生态区位是一个人在相互作用着的人或机构的空间群体(spatial grouping)中的位置。这个区位对于追求经济优势的能力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与空间相关的还有一个距离概念。距离不仅仅只是两点之间的长度,相反,它是一种时间/成本现象(time/cost phenomona)。 在城市空间形成上,人文生态学家认为人类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共生关系,另一种是竞争关系。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城市)空间关系形成和演进的决定性因素。 McKenzie认为,导致空间使用变化的现实条件都可以归入到生态过程。对于生态学家而言,有三个概念是重要的,它们是隔离(segragation)、侵入(invasion)和接替(succession)。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及其发展 Burgess的同心圆理论 Homer Hoyt的扇形理论 Chauncy Harris与Edward Ullman多核心理 论 四、Wirth的城市生活方式研究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1938) 城市化和它的主要成分--规模(size)、密度(density)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决定城市性(urbanism)的独立变量。 它们的关系是线性相关的,城市越大,密度就越高,异质性也越强,那么,作为城市社会方式的城市性则越普遍。 城市社会方式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下: 广泛而复杂的劳动力分工,取代了参与所有生产过程的手工业工人; 成功、成就和社会变动(social mobility)被认为是在道德上值得称颂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的(rational)、功利的(utilitarian)和目标导向的(goal-oriented); 家庭衰退(离婚增加),亲属关系的结合减弱,同时,以前的家庭功能转化为由专门化的外部机构来承担(学校、卫生和福利机构,商业娱乐场所); 首属的(primary)团体和联系(邻里)崩溃了,而大规模的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