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猩红热的风行病学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一)普通型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HYPERLINK /search.php?key=%20皮疹 \t _blank 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 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二)其他类型 1.轻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往往至出现典型的皮肤脱屑时,才取得回顾性的诊断.患者可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无杨梅舌.发病后1~3周皮肤脱屑或脱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骤,体温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头痛,惊厥,呕 吐,为常见症状.咽扁桃体炎症严重.有明显红斑疹.如合并脓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 危险性很高. 3.外科型 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和杨梅舌.指导意见: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邪侵肺卫 主症 发热骤起,咽部红肿疼痛,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点如锦纹,舌质红苔薄黄. 次症 头痛,或伴有呕吐,脉浮数. 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阳性. 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疠之邪侵犯肺卫,肺胃受邪,其气失和,故见发热,头痛,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疗原则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方药运用 解肌透痧汤加减:葛根,蝉蜕,浮萍,淡豆豉,荆芥,射干,桔梗,马勃,牛蒡子,甘草,连翘,竹茹,僵蚕. 2.毒在气营 主症 壮热不解,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刺,3~4天后舌苔呈剥脱,舌面光红,舌质紫红有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检查或培养可见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辨证要点 本证为毒热窜人气营,气血受邪,血热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气营的病理变化.痧毒外达,其热必炽;毒火上攻咽喉,则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痧毒犯营,痧火透达表现为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痧点;舌为心之苗,痧毒火热及心,心热上熏舌体,故见舌刺红肿似“梅”. 治疗原则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运用 凉营清气汤加减:生石膏,连翘,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栀子,黄连,石斛,竹叶,玄参,白茅根,芦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方中去黄连,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达;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烂气味秽臭者,方中去石斛,竹叶,加大黄,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见高热,头痛,呕吐,神昏,抽搐,舌苔黄糙,舌质红绛,脉数等症,为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治宜镇惊熄风,药用紫雪丹,或安宫?仆? 3. 疹后伤阴 主症 丹痧布齐后1~2天,开始皮肤脱屑,伴有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次症 咽喉糜烂疼痛减轻,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理化检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阴性. 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火外达肌肤,阴伤液枯,从而致肌肤失润而枯,随之脱落;肺胃阴伤,故见低热,舌红少津,唇口干燥,食欲不振等症. 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运用 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玄参,桔梗,甘草,芦根.若低热不解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见发热,心悸,胸闷,神疲,多汗,肢节疼痛,舌苔薄,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或结代等症,为毒热伤及心气,血脉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宁心,药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人参,当归,丹参,生地,麦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二)其他疗法 1.单验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