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B4试样采集与制备,误差(来源,表示)2012
二十八(3-4)共5页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一、试样采集★ 二、试样制备★ 三、试样分解 一、试样采集★ 二、试样制备P28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误差来源及减免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一)准确度与误差 (二)精密度与偏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二) 偶然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P39 水溶→下页水溶适用情况→本页酸溶→下页酸溶情况→本页碱溶→下页碱溶情况→本页熔融法→下页熔融法→本页KOH等,点KOH进入第36页生物试样分解 表讲完点正态分布→过失误差→本页点(误差来源及减免)→误差表示方法页; 若课时紧,点误差→误差表示方法页 系统误差定义→上页(方法误差)→本页(计算Ba含量)→上页(结果校正)→本页圆→上页 忽大忽小(点偶然误差)→误差分类页(点正态分布)→本页误差几率(点偶然误差)→误差分类页(点正态分布)→本页(过失误差) (点偶然误差) →误差分类页 * * * * 上页 原则:采集的试样应具有高度代表性 (一)采样单元数P25 矿石类 ★ n—采样单元数(即采样点的数目) t—与采样单元数和置信度有关的统计量,其值见P61表3-3 σ—各试样单元含量的标准偏差估计值 E—分析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 P25:例1 (二)采样量P25 采样公式: Q≥Kd2 Q—试样采集的最低重量(kg) d—最大颗粒直径(mm) K—经验常数 例:赤铁矿K=0.06。若d=20mm,则: Q=0.06×202=24kg 粉碎 过筛:控制试样粒度均匀。 例:10号筛子,d=2mm 过筛 混匀 缩分 100-300克 必须全部通过 缩分:试样量减少,又不失代表性。 四分法 : Q≥0.06×22=0.24kg 24→0.24 缩分几次? 缩分 1 次: 24 2 n =0.24 n=6.64 n=6 Q=0.38kg n=7 Q=0.19kg √ ★ 分 解 方 法 溶解法 熔融法 NaOH HCl K2S2O7等 Na2CO3 水溶 酸溶 三、试样分解 H2SO4 HNO3 H3PO4等 碱溶 KOH等 酸熔 碱熔 Na2O2 KOH等 (一)无机试样 P29-34 1、水:可溶性盐类和部分有机物 2、酸:各种纯金属及合金(包括钢铁);碳酸 盐、氧化物、磷酸盐类矿物,部分硫化物等 3、碱:金属铝、铝锌等的合金试样 4、熔融法: 将固体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和,在高温下进行复分解反应,使试样中的全部组分转化为易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如钠盐等)的方法。例:BaSO4+Na2CO3=BaCO3+Na2SO4 浓HNO3 H2SO4等 分 解 方 法 测无机元素 测有机物 破坏有机物 消化法 干法消化 (二)有机和生物试样P34-35 湿法消化 溶剂提取法 氧瓶燃烧法 测易挥发元素 (三)分解方法选择原则 1、分解完全 2、待测组分不挥发损失 3、不引入被测组分及干扰物质 第2章 掌握内容 1、矿石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试样分解方法分类及选择原则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上页 ★ 一、误差来源及减免 P43及P71 系统误差 可测性 方法误差 仪器误差 试剂误差 误差性质 偶然性 产生原因 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仪器校正 误差分类 单向性 重复性 减免方法 空白试验 检验方法 对照试验 双向性 正态分布 对照试验 (一) 系统误差 由固定原因造成,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重复测量重复出现。 如重量法测Ba2+: Ba2++SO42-=BaSO4↓ 过滤 灼烧 洗涤 称量 计算Ba含量 对照试验? 用标样(已知含量的试样)代替试样进行同样的测定 如:通过几次测定,某试样中平均含S量为10% 用含S量为10%的标样,进行同样测定 ? 有系统误差存在,又难以找出固定原因 或原因虽明但较难克服 可用对照试验校正测定结果: 例:标样:10% 标样测得:8% 试样测得:10% 试样:? 空白试验? 不加试样情况下,按照试样的分析步骤和条件进行测定 空白值 扣除 消除试剂或蒸馏水中含被测物引起的误差 由一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原因所造成。测定结果忽大忽小。 (三) 过失误差 ①正、负误差出现几率相等 ②小误差出现几率大 误差 几率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有正、负 举例略 (1)上述两种表示方法中,哪一种表示准确度更确切? (2)称量、滴定过程中,当绝对误差一定时,如何减小称量、滴定的相对误差? 有正、负 2、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真实值 ×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零二四年度家族企业股权分割与传承协议范本.docx VIP
- 海尔集团岗管理手册.doc VIP
- 中医治疗脊椎病.pdf
- 空调加雪种培训.pptx
- 海尔集团员工关系管理手册.doc VIP
- 一类、二类医疗器械及其零部件、三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新建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 VIP
- 2024年中国智能手表行业研究报告-智能手表-健康生活的亿万级赛道(摘要版).pdf VIP
-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GBT33469-2016耕地质量等级.docx VIP
- 《中等职业学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发布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