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理论第五版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ABS的液压原理 m ω FZ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3.ABS单轮模型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为了分析方便,假设 1)车轮抱死过程很快,忽略车速的降低。 2)车轮的载荷是一个常数,FZ=mg 。 3)附着力滑移曲线可以用两直线段来近似,即 4)制动力矩是时间的线性函数。 设车轮制动器的制动效能为Kef,制动轮缸的压力 = p0t,p0—液压增长斜率。 制动器的制动力矩 Fs—轮缸面积; rk—制动器摩擦力的等效作用半径。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为了分析方便,假设 1)当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4.求解微分方程 解方程得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忽略过渡过程 2)当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解方程得 21.68 212.4 6.048 86.1 0.07 0.1 冰路 21.75 239.7 4.244 103.7 0.15 0.2 雪路 22.64 364.3 1.529 213.5 0.5 0.6 湿沥青 23.16 462.2 1.019 309.1 0.78 0.9 干沥青 滑动附着系数 峰值附着系数 路面 /ms /g /ms /g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表4-5 用 法解算的实例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5.制动抱死过程 FXb1 FXb2 f 线组 f 线组作图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0.2 0.3 0.4 0.5 2. r 线组 ?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FXb1、FXb2间的关系曲线。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定时,r 线为直线 与 无关 后轮抱死的条件是 FXb1 FXb2 r 线组 I曲线 r 线组作图 f 线组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0.2 0.3 0.4 0.5 0.2 0.3 0.4 0.5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当FXb20时是地面驱动力,无意义。 f 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后轮制动管路失效,前轮抱死时的地面制动力。 后轮制动严重滞后,前轮抱死后,后轮才将开始制动。 3. f 线组和r组线的分析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1)f 线组 思考:为什么随着FXb2??FXb1 ?? ?当 f 线与 r 线相交以后,前后轮都抱死,进入稳定状态。 后轮参与制动后 ? ? FZ1? ?? ? ?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r 线组 前轮制动管路失效,后轮抱死时的地面制动力。 随着FXb1??FXb2?? 前轮参与制动后 ? ? ? ? FZ2? ? ? I 曲线以下的 r 线组没有意义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r 线与纵坐标的交点 前轮制动严重滞后,后轮抱死后,前轮才将开始制动。 ?利用β线、I 曲线、f 和 r 线组分析汽车在不同 值路面上的制动过程。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4.制动过程分析 从图中看,同步附着系数是多少?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A点前轮抱死。此时的制动减速度? 点前后轮同时抱死。 点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制动器制动力。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前轮先抱死 前轮抱死时 前后轮同时抱死时 结论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点前后轮同时抱死。 点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制动器制动力。 B点后轮抱死。 此时的制动减速度?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后轮先抱死 后轮抱死时 前后轮同时抱死时 结论 4)只要 ,要使两轮都不抱死所得到的制动强 度总是小于附着系数,即 。 3)当 时,β线与I曲线相交,前、后轮同时 抱死; 2)当 时, β线位于I曲线上方,后轮先抱死; 1)当 时,β线位于I曲线下方,前轮先抱死;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3)制动过程分析得到的结论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五、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 1.利用附着系数 ?利用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长沙市长郡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doc VIP
- CB T 3988-2008 甲板室放水塞.pdf VIP
- 时间管理培训ppt(共44张)ppt学习教案.ppt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消防燃烧学(消校)》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2001-2020年中国大陆历年上映电影中烟草酒精镜头分析(最终版).docx VIP
- 2024阳西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滨州市基础教育满意度测评.docx VIP
- 碧桂园西北区域春季校招综合能力在线测评.docx VIP
- 2025年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完整版).pdf VIP
- 关于菏泽水浒文旅融合的调查问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