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pdf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pdf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 26卷第 1期 JOURNALOFARCHITECTURALEDUCA~ON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 Vo1.26No.12017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8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彭冬根,郭兴国,胡明玉,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 [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1):36—4o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 彭冬根 ,郭兴国,胡明玉,罗 娜 ,刘向伟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摘要:文章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更名,以及南昌大学制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为背景,探讨制定大 土木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能在建 筑环境与建筑能源领域从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咨询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为 目标,探 索开设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特色课程等。 关键词: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TV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1-0036-05 1998年教育部将原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 业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教育部又将建筑环境与设备 工程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 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建环专业两次合并更名过程中,国 内各相关高校对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张昌等…全面研 究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系统总结了专业人才培养 中各个教 学环节的教学经验。杨吉民等 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培养体系的构建。王晏平等 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的原则及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阐述了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李锐 等 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 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符永正等 对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最新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的课程体系、培养 目标定位、课程名称等提出一些建议 。张腾飞等 将 国内该 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与发达国家与地区高校相应专业进行了比较,发现国 内的建环专业 尚需增加涉及建筑学、结构、给排水等方面的专业平台课 ,以打通 目前存在 的专业壁垒。李志生等 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 新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高校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时所应采取的对策。张国强等 研究并学习发达国家的思维方法,对建环专业 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 。倪龙等 认为建环专业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的培养需 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 收稿 日期:2016—07—06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20123BBG70195) 作者简介 :彭冬根 (1975一),男,南 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专业的教学与研究,(E—mail)neu—hvac2013@163.con。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