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
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训练点1 废井田,开阡陌
1.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2.图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C.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
D.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
C.开中国税制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4.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训练点2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5.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6.“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7.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拥有土地
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
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
D.经营方式不同
8.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市民阶层崛起
C.城市化程度加深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训练点3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9.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
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
10.一般情况下,佃农与地主在地租收缴问题上出现纠纷时,判定是非的主要依据是( )
A.双方订立的契约
B.当时民众的意见
C.皇帝的圣旨
D.当地政府的司法惯例
11.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宋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12.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材料反映了( )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③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C.①② D.②③1.B 井田制的实质是以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A项出自《礼记·礼运篇》,描述了禹之后的社会情况,是原始社会公社制度解体的反映,C项反映的是土地兼并,D项反映的是屯田制,只有B项是对井田制实质的描述。
2.A 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项。
3.A 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即经济基础发生改变,这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4.C 解题关键是把握题中限定条件:“商朝”和“农耕生产”。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D项是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井田制的内容。
5.C 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田制遭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6.C 本题考查井田制的瓦解。材料中的“我能为君辟土地”即说明井田制瓦解,把握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见要选不是孟子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择C项。
7.D 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二者都拥有土地,排除A项。都需要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地主将其转嫁给租种自己土地的佃农身上,排除B项。拥有土地的多少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项。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地主主要采取分散租佃方式经营其土地,佃农是地主土地上的主要劳动者,而自耕农经济指的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正确答案为D项。
8.D 材料反映了地权转移的频繁,原因是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A、B、C三项与土地权的转移无关。
9.B 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