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后世评论家多为此诗属于前者,写的是梦中之景,且四句分别写出四个不同的场景,像四幅单轴画。我却认为此诗的确是写梦中光景,但成诗也是在梦中,方能有此流畅连环,精妙不可方物之句。诗人曾因参与庆历新政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后改知扬州、应天府等地数年。此诗作于1049年(皇祐元年),即诗人被召回朝的那一年。回京后,他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此时的欧阳修去家离朝长达数年,在这数年间屡遭迁谪,纵使生性旷达如他,也难免心生失落。因此,现实中的际遇及其带来的心绪都会不自觉地在梦中表现出来。因此,这首诗的内容处处暗合作者当时的经历,透露出他的无奈、思乡与孤寂。首联描绘出一幅月夜闻笛图。夜色初降,月华洒照在千山峰峦上,远处清亮悠长的笛声伴着寒意袭人而来。这一句没有言及在梦中是否孤身一人,却早已流露出淡淡的空寂苍茫之感。笛声最是能引人断魂的思乡之音,代表作有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而诗中的“千山月”也与谢庄《月赋》中的“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有暗合之意。月照千山,高远空旷,而在千山之外的故乡亲人也与诗人一同沐浴在同一个月亮的清辉之下,借此寄托一缕思念、获得一丝安慰。首句以景起兴,便已为下文直写“思家”作好铺垫,渲染了气氛。颔联写的是诗人孤身走在路上。路途突然变得昏暗,与芬芳的花气一同迷惑过往的路人,使人更看不清前路。上联明明有的是“千山月”,怎么会“路暗”呢?也许是此时乌云飘过,遮蔽了照亮千山的明月,就如同被各种阻力妨碍而不得实施的夭折的庆历新政那般。被贬谪的悲苦,变幻不定的政治格局,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无不让诗人倍感忧心。而现下国内矛盾尖锐,异族入犯连连,国家和个人的前途都处于黑暗之中。这一联正如一幅别样的小景,诗人对前路的迷茫,感觉现实的困顿,毫无掩饰地在梦境中显现。颈联化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的一个“烂柯”的典故:晋朝时人王质到信安郡石室山伐木,一个童子与一个老者在下棋,于是走进前观棋。童子把一颗状如枣核的东西给王质含在嘴里,使他觉察不到饥饿。过了不久,童子说道:“你还不走?”王质一看,自己带来的斧柄已尽烂。回到乡中,发现时光已过去了数百年,与自己同时代的人都早已不在了。王质回到乡中的感受,正正与诗人在被贬离朝廷数年之后重回庙堂的感受相近。诗人离京虽无百年,然而朝中的人事早已面目全非,不复是当年他离开时的那样了。且被召回京后只被安插在修库编书的闲官位上,年已42岁的欧阳修早已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用“烂柯”这个典故轻轻描画,人事变迁的慨叹之感便已甚为深重,却也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出世隐逸的向往。最后,在尾联整首诗的主题得以完整呈现,直接道处“思家”之情。“酒阑”二字为前面的起兴、铺垫、烘托、暗示种种设定了一个背景。酒尽觞停后,只有独自寻思才体味得出那丝丝缕缕无法断绝的对家乡、家人的牵念。这句是否也是梦中之作呢?再想深一层,尾联中描写的酒筵散尽是梦中的场景吗?还是只有前三句是在梦中看见的,而最后诗人在梦中喝醉,又由梦中梦里醒了过来,回到梦中的“现实”,发现自己只是醉了一场梦的时间?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已是深重得分不清现实与梦境了。真真假假、错综复杂,更显情真,更耐人寻味。而上联中超脱尘俗的愿望被酒醒后的思乡之念拉回了尘世,却仍难以归家,心情无奈而怅惘。全诗对仗工整,韵律流畅。其语言隽永自然,意境朦胧苍凉,尤其是颈、尾联,从音韵到用字无不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慨叹。诗中所表达的情怀曲折复杂,包含了家国命运、离乡哀愁等身世之感。诗人的一个梦糅合了这般复杂的心情,让人读之不禁要起叹息。其字里行间因“藏无尽之意于言外”而更显含蓄蕴藉,意味悠长。而全诗最受人称道的两点是其用四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场景表现同一个主题,前景后情,如四幅单轴画那般。这样的结构别出心裁,要做到这般浑然天成,却也困难。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作者】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诗译】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
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赏析】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