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泊重力流体系 形成砂体局部聚集和岩性圈闭(隐蔽油气藏)的重要类型! 现已发现的与油气藏有关的重力流类型主要包括:近岸水下扇、带补给水道的远岸湖底扇、滑塌型湖底扇等。 一、近岸水下扇 近岸水下扇发育于断陷盆地的深陷扩张期,分布于陡岸一侧靠近控制性盆缘断裂的下降盘深水区。平面上向凹陷方向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 1、内扇:主要发育一条或几条主要水道,沉积物为水道充填、天然堤及漫堤沉积,主要由杂基支撑砾岩、碎屑支撑砾岩、砂砾岩夹暗色泥岩组成。 杂基支撑砾岩具飘砾结构,砾石杂乱排列,甚至直立,不显层理,顶部突变和底部具冲刷,为碎屑流沉积。 碎屑支撑砾岩和砂砾岩为高密度浊流的产物,具正、反递变层理,上部还可以出现模糊交错层理。 SP曲线多为低幅齿状,亦可见箱型。 2、中扇:为辫状水道区,是扇的主体。由于辫状水道缺乏天然堤,水道宽浅,容易迁移。以砾质至砂质高密度浊流沉积为特征,其沉积在垂向剖面上为许多砂砾岩层直接叠置,中间少或无泥岩夹层,但冲刷面发育,块状-递变层理。水道间的细粒沉积物以包马序列的上部段为主。自然电位曲线多为箱型、齿化箱型、齿化漏斗-钟型等。 3、外扇:为深灰色泥岩夹中-薄砂层,砂层可显平行层理,发育包马序列的Tbcde为主,为低密度浊流特征。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状。 二、带供给水道的远岸湖底扇 远岸湖底扇是一种供给水道-浊积扇体系或沟谷-浊积扇体系。常发育于断陷盆地深陷期的缓坡一侧。在湖滨的斜坡上发育切谷(断槽),岸上洪水携带的大量泥砂通过切谷搬运,形成浊流的供给水道,直达深洼中堆积,形成离岸较远的浊积扇体。实际上,该类型是由一条供给水道和多个舌形体构成的复合体,可与Walker(1978)的海底扇模式类比。 平面上向凹陷方向细分为供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 1、供给水道沉积物可以是水道充填的粗碎屑(碎屑支撑砾岩、紊乱砾岩、砾状泥岩、滑塌层等),也可以是泥质沉积物。 2、内扇区由一条或几条较深水道和天然堤组成。水道沉积为大套杂基支撑砾岩、碎屑支撑砾岩、砂砾岩夹暗色泥岩组成;天然堤沉积具包马序列。 3、中扇辫状水道区发育典型的叠置砂(砾)岩,单一序列呈粒度向上变细的正韵律,为砾质至砂质高密度浊流的产物。 4、外扇区为薄层砂岩与深灰色泥岩互层,属低密度浊流沉积特征。 在垂向剖面上远岸湖底扇总体呈水退式反旋回,而其中单个砂层具有正韵律特征。 三、滑塌型湖底扇 滑塌湖底扇大多是由浅水区的各类砂体(如三角洲、扇三角洲),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斜坡发生滑动,再搬运形成的重力流体系。 滑塌浊积扇沉积物普遍发育具有明显滑动和滑塌作用的标志,常有滑动面、小型揉皱、同生断层等变形构造和底负载构造,以及砂泥混杂的混积岩。亦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包马序列。 垂向上可见三角洲与滑塌沉积的连续沉积关系。显示两者的成因联系。 也可细分为供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 * 东营凹陷纯梁地区沙三中湖底扇模式及相序列 三个扇叶叠加(平面及垂向)(据赵澄林,1984) 分支河道 三角洲前缘 重力流水道 滑塌深水浊积扇 三角洲-滑塌型深水湖底扇沉积体系模式图 据信荃麟,1988 歧口口凹陷近岸水下扇体系 近岸水下扇体系为盆缘陡、水体深、物源丰富的沉积体系类型。 深水背景:泥岩呈深灰色水平层理泥岩、质纯、少量双壳和较多介形虫化石。 洪水型浊流沉积结构特征:块状-正递变序列。砾岩砾石呈飘浮于粗砂岩中(碎屑支撑砾岩),大小混杂,分选差,最大达12cm,但砾石具有较好的磨圆度,呈圆-次圆状。局部见撕裂状泥砾、变形层理,显示滑塌作用。 3302.56m 3405.21-3411.27m 3410.12m 3407.11m 3309.80m 歧南 6沙二段 近岸水下扇体系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