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煤矿安评修改版HG.doc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米泉市古牧地镇沙沟煤矿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第一章 概述 1.1.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本评价报告仅限于对米泉市古牧地镇沙沟煤矿生产范围内现有生产矿井的矿井开采、通风、瓦斯和防尘、防火、防治水、爆破、机电运输和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1.2.安全评价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煤矿安全规程; 6、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5号令); 7、自治区实施《》[2004]54号 关于印发《》[2004]42号 关于印发《》o50′47″,北纬43o58′02″。矿区东西长0.73千米,南北宽0.5千米,面积为0.365平方千米。现有职工,65人,矿领导经培训取得合格证的有5人,三班生产,年产3万吨。 矿区北侧有米泉市至铁厂沟镇的沥青公路通过,铁厂沟镇至米泉市12千米。矿区至铁厂沟镇约6千米的简易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见矿区交通位置图)。 矿区供电由米泉市变电所供应,经米古线10kv高压线送入矿区,电力供应可靠,生活用水从白杨河拉运。矿区其它生产、生活物资均由米泉市供应。 1.3.1.地理概况 该矿属博格达山北麓的山前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764-860米,相对高差96米。 矿区属大陆性气候。东、夏昼夜温差较大,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26.3℃。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为211—262毫米,六月份平均降水量最大,达34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447毫米。七月份蒸发量最大。冻结期为10月到次年4月,冻结深度为1.0—1.4米。最大风速为29米/秒,平均风速2—2.3米/秒。风向以西北风为主,东南风次之。 矿区地表无常年流水,在矿区东侧2.5千米处有白杨河,河水自南向北流迳,河水流量不大,仅在春季融雪期及夏季暴雨季节洪水流量较大。 矿区地震微弱,属七级烈度区。 1.3.2.地质条件 一、地层 矿区地层属东准葛尔地层分区,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晚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的上芨芨槽子群(P2JJb);中生界三叠系下统上仓房沟群(T1Chb)、侏罗系及第四系地层。 1 、 二叠系上统上芨芨槽子群:分布于东南部,岩层走向北东,受断层构造影响,局部地层倒转,出露岩性为一套海陆交替相的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和泻湖相的油页岩、白云岩及滨湖相的长石砂岩、凝灰质砂岩等。与上覆下三叠统仓房沟群为断层接触。 2 、 三叠系下统上仓房沟群:分布于东南部,仅有小面积出露。出露岩性:下部为河流相泥岩夹砂岩、粉砂岩,上部为河湖相的红色泥岩、砂岩、砂砾岩与上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为断层接触关系。 3 、 侏罗系:侏罗系地层分布于除东南部之外的大部分区域,由一个向斜和一个背斜构成,属煤系地层,地表大多被第四系覆盖,为一套河湖相、覆水沼泽相碎屑沉积。 (1)、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 分布在南部,为湖沼相沉积。岩性以灰白色、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细砂岩为主、夹二至三层中砂岩及菱铁矿结核,向东粒度逐渐变粗。顶部岩性颜色为浅红色、灰绿色。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煤层、地层向东厚度增大,煤层层数增多,含煤8-27层,含煤系数2.25%,底部为一层中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本组厚度760米。 (2)、西山窑组:(J1x) 分布在中部地区,为泥炭沼泽相沉积。岩性一般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不大稳定的中砂岩及粗砂岩,局部范围内可作为标志层。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56层,含煤系数24.47%,地层由西向东变薄,一般厚度630-850米,平均厚765米。根据含煤程度、煤层赋存特点及间距、岩相旋回特征,分为二个含煤段。即;下段-大槽含煤段。上段-小槽含煤段。 二、构造 区域上处于乌鲁木齐山前拗陷的南部中段,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东向,影响到煤系地层的构造主要有北东东向的七道湾背斜,八道湾向斜以及走向北东东向的四条逆冲断层F1、F2、F3、F4。 1、褶皱 (1)七道湾背斜:分布在北部地区,向东西方向延伸出区段,区内长约10千米。背斜轴向70。-75。,轴面南倾,轴面倾角76。-88。,背斜向西倾伏,向东翘起。背斜北翼被F2断层所切,上盘构成北部单斜,地层倾角一般为70。-80。,局部受断层影响成直立或倒转,背斜南翼即八道湾向斜的北翼,地层倾角45。-60。。背斜核部为三工河组,两翼为西山窑组。 (2)、八道湾向斜:位于七道湾背斜之南,两轴相距1.5千米左右,区内长约10千米,两端延伸至区外,西宽东窄,构造轴线方向与七道湾背斜基本平行。70。-75。轴面南倾,轴面倾角65。-75。,向斜由西向东缓缓翘起。核部由西山窑组地层组成,两翼地层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